-
日期: 2025-07-09 | 来源: 壹心理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你听见身边爱人的哭声了吗?
有些人会认为自己的“价值中立”,其实只是在理智地分析,本心是想帮助对方尽快解决问题,进而间接达到安抚对方情绪的目的。
但在亲密关系里,这种直接跳过情绪,只讲道理的安抚,有时候比沉默更伤人。
从心理学上看,它主要触发了3个情感伤害点:
1.情感验证缺失:我正在难过,你却在讲对错。
心理学上,情感验证(Emotional Validation)是指不评判地承认一个人的感受,表达出“我看见了你的情绪”。
伴侣治疗专家苏珊·约翰逊指出,这是亲密关系中最基本的安全感来源之一。
当一个人倾诉时,TA要的不是评判、建议或中立,而是“你看见了我现在有多委屈”。
而当伴侣冷静客观地说“他有他的道理”或者“你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就意味着TA跳过了情绪阶段,直接进行理性分析。
这会让对方感到被否认、被忽视。
就像对一个骨折的人说:“忍忍就过去了,骨折哪有不疼的”。
这种回应不仅不能起到有效安慰,反而会加重对方的痛苦。
2.权力失衡:我在倾诉,你却在审判。
“价值中立”往往是一种假象。
很多时候,我们以“理性”为名,其实无意中站上了道德高地,变成了“裁判”。
而倾诉者则成为被审视、被评判的“当事人”。
这时“价值中立”的本质是情感隔离,即通过理性化来回避情感责任。
同时,这种不对等的情感力量,会让原本想寻求支持的一方,感到权力的失衡,从而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
在电影《婚姻故事》中,女主妮可跟丈夫查理倾诉自己当初为了他的事业和梦想,放弃了在洛杉矶刚刚起步的演艺事业和熟悉的生活,跟随他搬到纽约的痛苦和牺牲。
结果却换来查理冷漠的回应,甚至指责妮可的倾诉是编造故事、扭曲事实。
以至于最后关系破裂时,妮可绝望地喊道:“你的自私已经内化,甚至不知道这就是自私!”
3.造成二次伤害:连你也不站在我这边。
亲密关系中,比吵架更致命的是,伴侣的情感存在被否定,同时否定了对方“渴望被共情”的正当需求。
举个典型的例子,詹青云和庞颖在直播中分享过她们的一个关系危机:
庞颖向詹青云倾诉自己遇到一些很糟糕的人,希望得到支持。
没想到詹青云的回答是:“我也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
这句话让庞颖瞬间哭了,觉得“连你也在为伤害我的人说话。”
事后,詹青云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自己当时的“价值中立”实际上是一种深刻的冷漠,甚至带有傲慢——
“故意要去听远方的哭声,而听不到近处的哭声。”
当一个人开始合理化对方的遭遇时,隐藏的意思是:“你不应该感到生气。”
此时这个合理化行为是侵犯边界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甚至可能会引发对方的“认知融合”——
即原本被伤害的伴侣,可能会将对方的理性立场内化为真理,进而产生“我不应该有这样的感受”的自我道德审判,从而感到被二次伤害。-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