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0 | 来源: 知识分子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然而,即便在淘汰含铅汽油之后,中国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和发达国家依然有很大差距。美国儿童的血铅水平到2016年已经下降到8.72微克/升,欧洲国家2005年儿童血铅水平就下降到17.1微克/升,近年的血铅含量比美国儿童更低。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仍有明显的差距[5]。
另外,血铅的变化趋势在中国各地并不是同步的。一项利用2010到2020年间数据,评估中国220个地级市的血铅水平的研究显示。辽宁、河北、山西、江西、安徽、福建、贵州、云南和广西的儿童血铅水平显着偏高,超过60.00 μg/L。总共有112个地级市的儿童平均血铅水平高于50.00 μg/L。郴州、临汾、运城和河池的儿童血铅水平最高,平均值超过100.00 μg/L。作者认为,铅矿开采、铅回收和冶炼工业是铅污染的主要贡献者[6]。
儿童期铅暴露会对大脑发育和行为产生深远且持久的负面影响。研究证实,儿童的血铅水平与其认知能力发育呈负相关。具体来说,儿童体内的血铅水平每上升12微克/升,其认知能力评分便会相应下降1分。更值得警惕的是,铅对儿童的危害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安全阈值,即便血铅水平低于100微克/升,也同样会对儿童的正常发育构成损害[7]。
据估算,铅暴露导致我国每千名儿童中新增29.67例轻度智力障碍(MID),并造成了高达每千人98.23个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的健康损失。这一负担显着高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8]。
在行为上,它显着增加了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反社会行为的风险。从生理层面看,铅暴露与脑容量减小相关,且这一结构性损伤会持续到成年。这种早年的伤害还会影响老年,表现为加速的认知能力衰退。
02
血中的铅从哪里来?
在含铅汽油这一曾经的“元凶”退场后,血铅从何而来?答案是工业污染,以及日常中使用的煤炭。研究表明,儿童所接触的铅,主要来自土壤、空气中的PM2.5颗粒物和室内灰尘,而这些环境介质中的铅污染,正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区域发展不均衡所带来的直接后果。
从2000年到2018年,有色金属冶炼的增幅达387%,而各类煤炭燃烧的增幅更是达到了536%。这改变了中国环境铅污染的基本构成。
中国的煤炭本身就具有相对较高的铅含量,其平均值高达27.05微克/克。工厂烟囱排出的铅,会通过大气循环进入到土壤、灰尘、水体甚至食物里,最终通过呼吸和饮食等方式进入人体。在全国范围内,儿童血铅水平的高低,同有色金属冶炼以及煤炭燃烧的铅排放量有非常强的关联性。
在云南和甘肃的研究发现,在含铅汽油被淘汰之后,燃煤所产生的灰尘,已经取代了汽车尾气和油漆尘,成为当地儿童血铅的首要来源。一个更值得警惕的信号是,在2015年到2018年期间,研究人员观察到儿童的血铅水平出现了一次轻微的反弹,这个趋势恰好与燃煤及有色金属冶炼的铅排放量增长曲线相吻合[9]。
含铅煤炭燃烧虽是儿童血铅水平普遍偏高的背景因素之一,但在导致中毒和引发事故方面,工业污染往往起着更直接的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颜崇淮,曾对他所在医院血铅超标住院患者进行过统计,177名住院患者中因为工业污染导致血铅超标的占到60%,这其中因铅酸蓄电池生产导致的血铅超标患者占到一半,蓄电池回收占到10%,金属加工占到6%,金属冶炼占到6%,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占到17%[10]。
尽管2000年后中国全面禁止了含铅汽油,但紧随其后的,是一个工业野蛮生长的年代,作为地方财政的“摇钱树”,不少工厂的环评程序流于形式,含铅废气和废水得以长期排放。污染被默许存在,而其代价,却由最脆弱的儿童来承担。
如今天水所发生的大规模儿童血铅超标、居民跨省检测的事件,早在2006年便有先例。
据《了望东方周刊》报道,那一年,甘肃徽县水阳乡出现集体铅中毒事件,近千名居民远赴西安接受血铅检测,其中373人为儿童。检测结果显示,90%以上儿童血铅超标,部分超出正常值数倍,被确诊为重度中毒。成人中血铅超标情况也十分常见。
当地居民一致认为,位于徽县水阳乡新寺村附近的一家生产粗铅锭的冶炼厂是罪魁祸首,而徽县政府也于8月22日作出书面决定,责令该厂停产搬迁。而在这起事件中,本地医院同样没有给出血铅中毒的结果,直到部分居民前往西安市的西京医院检查,才发现血铅严重超标[11]。-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