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0 | 來源: 觀察者 | 有4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外賣大戰帶動“奶茶熱”社交媒體截圖
但是,爆單的奶茶市場,真的是中國奶茶行業的實際嗎?恐怕不然。
根據紅餐大數據,從2023年11月到2024年11月,已經有高達19.7萬家奶茶店閉店倒下;開奶茶店的投入回籠時間也在變長——據晚點報道,多位霸王茶姬的加盟商表示,目前的回本周期大概要拉長到2-3年。
現在外賣市場巨額補貼之下的“奶茶繁榮”恐怕並非常態——至少在最近兩年,它不會發生。
燒錢補貼還會帶來壹個問題,那就是價格黏性陷阱(Sticky Price Trap)。
暑假的外賣補貼,會固化用戶對“低價”的心理預期,甚至“心理錨點”。如果平台和企業提價甚至減少補貼,就會帶來需求的驟然下滑,掉入“不補貼即流失”的囚徒困境。
如果用戶只是因為“低價”從A平台轉換到B平台,那麼這樣的繁榮必然要掛上壹個大大的問號。
此外,補貼也會帶來用戶心理依賴與價值感知陷阱,這恰恰是“好生意”的反面。
高額的補貼會幹擾用戶對商品價值的基准判斷——換句話說,企業的正常定價會被視為“溢價”,削弱品牌的溢價能力;與此同時,持續的補貼會使用戶對優惠敏感度降低,抬高平台和企業的成本曲線,市場費用的上升,壹定會占用企業用於研發和供應鏈的投入。長期來看,它們對平台和企業而言是不利的。
中國企業乃至整個中國消費,現在正在品質化、品牌化轉型的關鍵期。中國外賣市場也不例外,建立在低價之上的數量沒有太多意義——消費者需求已經從“送得快”轉向“吃得好”,商家也要從“賣得多”轉向“活得久”、“活得好”。在這種背景下,人們當然要鼓勵補貼帶來的積極意義,但也不能忽視它帶來的潛在問題,不能被虛假繁榮所欺騙、蒙蔽。
中國外賣市場,不應被低質量內卷透支未來
我們反對低質量、無意義的內卷。內卷的內在問題,在於它沒有創造新增價值,也沒有服務於整個社會的帕累托改進。帕累托改進是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壹個人變得更好;但“內卷”的惡果往往是,在讓所有人境況都變差的同時,甚至也沒有讓任何壹方變得更好。
但我們並不反對“卷”。恰恰相反,我們壹直倡導和鼓勵,今天中國的互聯網平台,乃至各行各業的企業,都應該去卷技術、卷創新和卷社會價值。“卷”的本質,是力爭上游,是將壹件事情做到極致,做到無可挑剔,壹路做到全球領先——古今中外的各個品牌和頭部,幾乎都經歷了這個過程。
外賣市場越熱鬧,我們就越應該對燒錢補貼保持冷靜,警惕“低質量內卷”的卷土重來。
好生意不是靠燒錢補貼建立的,而是源於可持續增長、品質提升和創新能力。過去拾年,中國外賣行業經歷了“增長越快,‘內卷’越重”的怪圈,商家利潤壓縮、食材品質下降,甚至出現“幽靈食堂”,令人觸目驚心。在補貼用戶的同時,中國平台同樣應該注意補貼品質商家,提防“劣幣驅逐良幣”,讓優秀的商家成長,讓不良商家出局。
燒錢補貼,無法為企業建立真正的競爭門檻。真正的競爭壁壘,不是“我補貼的錢比其他平台更多”,而是“我的供應鏈比其他平台更可靠”。健康的競爭思維不是燒錢邏輯,而是供應鏈邏輯、品質和品牌邏輯。事實上,行業裡已經有企業認識並把握到了這壹點。外賣市場的商業模式競爭,其實已經拉開了帷幕。
今年6月,京東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劉強東曾向觀察者網提到,京東做的所有業務100%都是圍繞著供應鏈,包括今天做的外賣。劉強東表示,外賣市場很大,京東外賣未來會出現壹個跟美團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期待這種商業模式能夠真正徹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能讓消費者買到高性價比且安全的食物。
7月8日,京東外賣公布“成績單”,上線4個月,已有近200個餐飲品牌在京東外賣銷量破百萬。京東公告同時宣布,京東外賣將正式啟動“雙百計劃”,扶持更多品類標杆品牌銷量破百萬。京東外賣計劃投入超百億元真金白銀,通過5A級商家服務體系,幫助更多品質餐飲商家實現線上生意可持續增長,共同為消費者提供品質外賣更好體驗。
卷供應鏈,卷品質外賣,卷做大蛋糕,甚至是卷平台、商家、消費者的互惠生態……這樣的“內卷”應該多來壹點。
我們甚至可以暢想,有壹天中國企業還可以“卷”到海外,讓全球消費者看到中國速度和中國美味的贰重唱——就像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躍遷壹樣,口碑、品質和品牌,正在成為中國商品和服務新的關鍵詞。-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