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0 | 来源: 新智元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但吊诡的是,他们依然坚称自己「首先且最重要的身份是非营利组织」。
这恰恰揭示了OpenAI这十年来的核心策略:不断调整和重塑自身定位,精心打造最符合公众和政策制定者期待的叙事框架——
尽管在技术开发和商业化方面的实际行动,他们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
OpenAI的赌局:Scaling Law奥特曼将实现AGI比作「AI界的曼哈顿计划」,还援引奥本海默的名言:「技术诞生,只因它可能诞生。」
但Karen Hao的书中贯穿的主题恰恰相反:事情并非注定如此,人也并非生来如此。人之所重,道之所及。
如果真是如此,那在实践中又意味着什么呢?
以OpenAI为例,在早期他们做了个关键抉择:Scaling既有技术,推动AI进步。
2015年底创立时,OpenAI就是全AI领域的奇葩;2017年做此决策之际,更是如此。正是这个选择,造就了如今主宰市场和头条的AI技术。
关于如何推动AI进步,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或者说,是一系列观点,分布在两个极端之间:
一种极端认为,我们已经拥有了所有必要的技术,只需积极扩展规模即可;
另一种则认为,实际上,我们还缺乏足够的技术,需要持续创新并进行基础研究,才能获得更多突破。
大多数人认为,聚焦基础研究的这条路径更可能带来进展,但OpenAI不同,他们选择了另一种极端——
他们坚信只需利用现有神经网络架构,不断注入更多数据,在史无前例的超级计算机上进行训练就能取得突破。
他们之所以做出这一决策,是因为在AI竞争中,谷歌几乎垄断了AI人才。
OpenAI知道,单纯依靠研究突破,他们不太可能打败谷歌。基础研究的道路非常艰难,因为你永远无法预测突破何时会出现,它不是一条线性的发展路线;
而Scaling则不同,它可以线性推进:只要不断增加数据量和计算能力,就能取得进展。
因此,他们认为,要最快地实现这一点,非他们莫属,只要这样做就能超越谷歌。
而且,这也非常符合奥特曼的优势,因为他是个极为出色的筹资天才。而当AI模型的推进依赖于规模化时,最大的瓶颈就是资本。
因此,这个决策非常契合他的特长,因为他擅长积累资本,他知道如何快速积累资本。
这生动诠释了技术发展是人类选择与价值观的产物:正是当时OpenAI所具备的特殊技能与优势,决定了他们选择的前进方向。
从GPT-2 到GPT-3的突破,完全依赖于数据和算力Scaling。
从现在回头看,这一切令人惊叹。不过,这种路径背后需要付出极其高昂的成本。
这是Karen Hao对OpenAI最大的批评之一:
我们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这些成果,并且在未来继续从AI中获益,而不必采用高度消耗资源、极其昂贵的开发方式。
AI只是让少数人受益在ChatGPT尚未出现之前,「殖民主义」已开始复辟。
AI的商业化与全球部署,让过去的殖民结构和历史性不平等死灰复燃。
在为MIT Tech Review 撰写「AI殖民主义」(AI Colonialism)系列报道时,Karen Hao逐渐关注到这一视角。
在此系列报道的导语中,他们认为人工智能正在创造新的世界秩序:-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