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0 | 來源: 地球上的日子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克裡特島,2022年4月)
那篇避雷帖讓我很震撼的另壹點,是在希臘吐槽當地只有白人飯,中餐館很少,說 "希臘人做的魚讓魚白死了"——這和去重慶吐槽"火鍋店都不賣意大利面"有什麼區別?
雖然說地球上有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白人飯吃久了我也會想吃中餐,可是你既然都去到希臘了,可不就是吃希臘飯嗎?連幾頓不壹樣的飯都受不了,那你出國幹嘛呢?國內那麼多好吃的,你隨便吃啊!
而且說句良心話,希臘在歐洲已經算好吃的了,而且地中海飲食非常健康,被作為健康飲食方式全世界推廣,這其中其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尤其是對於國內龐大的心腦血管病群體。
其實不光是這篇帖子的博主,我認識的不少人出門旅行也都經常“吃不慣”,或是不管去到哪裡,永遠都只會點漢堡薯條,這當然是個人喜好,但在我眼裡這樣的旅行實在少很多趣味。
旅行不就是因為常駐的地方每天都是壹樣的環境和食物,膩煩了,所以出去看點不壹樣的、吃點不壹樣的嗎?如果連壹丁點兒差異都體驗不了,那真的沒必要出門啊!天天在家裡待著吃壹樣的食物不好嗎?!
說的難聽壹點,“吃不慣”恰恰是因為沒見識,沒吃過好東西。比如我剛到廣州的時候,就覺得吃什麼都沒味,全是清湯寡水,什麼“食在廣州”,壹點兒也不好吃。可是吃多、吃到精髓之後,越吃越覺得好吃,清清爽爽的菜心好吃,原汁原味的白切雞好吃,清清淡淡的豬雜湯好吃...
而且現在很多人旅行的目的,好像真的也不是為了體驗文化差異,不是為了看到世界的參差,不是為了開闊自己的眼界,就是單純為了出片,為了湊九宮格。
去巴黎必須拍鐵塔舉咖啡,到希臘必須拍藍白房子,只要某個景點沒在社交媒體上刷屏過,就等於"白來了"。"不網紅"甚至可以成為壹種差評理由。
在習慣了跟風打卡、使用濾鏡的人眼裡,壹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民風、習俗,全都不重要,管你是希臘還是整個現代文明的源頭,哪怕我今天能生活在這裡,全是因為這些老祖宗的“破破舊舊”,只要你沒有聖托裡尼的藍頂教堂、沒有粉色沙灘、不能拍出讓別人壹看就知道我在希臘(聖托裡尼)的照片,你就壹文不值。
可是既然這麼愛出片、要面子,這些人有沒有想過:當你去的全是網紅目的地、別人壹看就知道是哪裡的地方,當你吐槽壹個地方不出片、沒有美感、沒有文化旅游價值的時候,暴露的不是這個地方沒有文化、沒有美感,而恰恰是你沒有文化、你沒有發現美的眼睛、你只是壹個空心復讀機?
(雅典衛城,2022年4月)
很多人出門前對於自己要去的地方,根本沒有基本的了解和獨立的判斷,對於當地的文化習俗、飲食習慣,地理氣候、經濟發展水平等,完全不聞不問。所謂做攻略,就是上網搜壹下哪裡拍照好看,哪裡吃飯好吃,抄作業,跟風,結果搜集到的信息全是別人主觀的贊美或避雷,去到後發現和自己想象的天差地別,那旅行體驗當然不好。
比如網上經常有避雷希臘的帖子,說雅典髒亂差,說克裡特島破破舊舊不如老家縣城,還說什麼以為在歐盟境內會好很多...但凡知道點關於希臘金融危機、歐豬伍國的常識,都不會對希臘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抱有太高期待。
又比如說希臘柒月非常熱、物價非常貴、100多的酒店非常差...難道六柒八月是暑假、是南歐旅游旺季、旺季都會非常貴這不是常識嗎?怕熱但柒月非要出門旅行的話,是不是應該考慮20度左右的北歐、愛爾蘭,而不是熱門目的地希臘?100多的酒店在希臘確實算貴的,但旺季價格虛高,要住得便宜又好,是不是可以考慮其他淡季月份?-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