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10 | News by: 十点读书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离婚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最近,一种特殊的“夫妻关系”悄然流行:
卒婚。
在深圳,不少夫妻开始了“卒婚”模式,这类生活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
夫妻分居,各自喘口气,孩子轮流带,偶尔聊聊天。
从伴侣到婚姻搭子,选择“卒婚”的夫妻大多在40岁以上,他们完成了基本的育儿责任,有更多的时间专注自身。
在婚姻里磨合了十几年,他们决定不再扮演完美的夫妻角色。
北京师范大学家庭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在50岁以上的夫妻群体中,认可“退休后分居”这一理念的比例,在五年的时间里从7.8%攀升至19.6%。
这意味着,步入婚姻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多中年夫妻开始希望在婚姻生活中以个体的身份存在。
在两性关系里做自己,在夫妻生活中寻求新的解法。
他们不谈性,不说爱,也不离婚。
01
中年夫妻,折腾不动了
不得不承认,离不离婚对于许多中年人而言,不是那么重要了。
那些有强烈离婚意愿的人不会有过多纠结,在结婚的最初几年或是遇到原则性问题的时候,便会选择快刀斩乱麻。
而大多数中年人的婚姻,仍是谈离婚没到那份上,凑合着也还能继续过下去。
这是生理层面的激情消退。
年轻时的激情随着身体激素水平的下降,对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苯乙胺的耐受性提升,心动的感觉不再轻易出现。
中年夫妻很难再像年轻时一样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感情生活中,制造浪漫、追求刺激。
也是心理上的疲惫。
工作、养老、育儿种种生活压力的叠加,夫妻往往无瑕顾及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一方想下班后到了家门前停好车,给自己一根烟的时间,摇下车窗静静发呆。
另一方渴望出去透透气,摆脱家务与婚姻琐事所引发的内耗。
在这样的身心状态下,中年夫妻实在没有精力再去折腾一场伤筋动骨的离婚。
《小巷人家》中的黄玲便是如此。
丈夫庄超英愚孝,身为家中长子,自觉地扛起庄家大小责任,接受父母无休止的索取。
婚后有两个孩子要养,他仍将大半部分的工资拿来孝顺父母。
家里明明不够住,却还是答应父母的要求,让侄子放假时住进来,以便帮忙辅导功课。
在父母面前,他是个老好人,孝顺儿子。
在小家面前,他牺牲小家为大家,是拎不清的丈夫。
可即便如此,黄玲也没有想过离婚。
一是,在那个年代,离婚仍然是不常见的事。
二是,这段婚姻并非一无是处。
她曾向好朋友宋莹吐露了真心话:
婚姻嘛,如果有非忍不可的理由,你一定会忍。
如果没有,你肯定就不忍了。我现在既没有忍的理由,也没有不能忍的理由。
在教育上,庄超英是尽职尽责的父亲,辅导两个孩子学习、成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