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0 | 来源: 十点读书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离婚 | 字体: 小 中 大
没有了烦人的婆家,她和庄超英的夫妻生活也能有商有量,一家人和睦相处。
现实生活中的“黄玲”还有很多,做出和黄玲一样选择的人也不少。
说到底,爱情被现实的琐碎消磨得一干二净了,但还剩下在风风雨雨中对彼此存在的习惯。
更何况,离婚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太多了,财产的分割、子女的成长、社会的舆论等,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慎重考虑。
处在中年的阶段,无法再随心所欲选择“更喜欢哪边的好处”,只能考量“能承担哪边的坏处”。
正因此,此时的婚姻,更像是一种稳定,一种现实的选择。
02
不是不懂爱情,是太懂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内蒙古大学中国时间利用调查与研究中心等机构,于2018年对中国29个省份的12471个家庭中的30591人进行调查后,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
中国式夫妻关系,经济功能大于精神伴侣。
换句话说,进入婚姻的理由可以很浪漫,留在婚姻的方式必须很实际。
不用谁记得谁的纪念日,而是记得把碗给洗了,孩子给接了,倘若能够孩子的学习一并辅导了,吵架的时候及时闭上嘴了那就更好了。
事实上,嘘寒问暖,不如家务包揽。
务实,才是婚姻里的第一选择。
在广东就有这样一对夫妻,把日子过成了“分住主卧和客卧的上下铺室友”。
两人同为教师,但生活节奏不一致。
妻子要赶早读,丈夫晚上要查寝,错开的工作时间让两个人常常忙得没空在一起聊天,只能靠冰箱上的便利贴提醒对方。
即便如此,生活中出现的“纰漏”还是不少。
妻子会忘记丈夫说交物业费的提醒,丈夫存不住妻子念叨半年的颈椎理疗券。
一家三口上一次合照还是三年前。
但他们还是这样过了十四年,没有什么甜言蜜语,只有丈夫老花镜镜腿上被妻子黏好的胶布。
中年人的婚姻,靠大事小事维系,能不能过好,全在“平事”上。
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中年夫妻的爱情公式是:
以经济为基础、外貌和性为中层支架、懂得聆听和还有话聊为上层建筑的三件套。
人到中年后,性与爱与婚姻分离,爱情不再是婚姻的核心支柱,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基础、生活互助。
家庭开销逐渐增大,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以及日常生活的各项费用都需要夫妻俩一分钱掰成八瓣花。
在现有的婚姻框架内,生活的责任和经济的压力需要被优先考虑。
某种意义上,能够相互扶持的婚姻是一种有用的社会关系,被柴米油盐的日常构成。
它没有年轻时的浪漫热烈,却是中年人生中最实在的慰藉。
03
中年夫妻下半场:
赚钱养孩子,好好过日子
分享一对夫妻的经历。
89年的yuyu经过家里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对象,结了婚有了孩子。
结婚的理由,很简单,年纪到了。
婚后的日子也很简单,生孩子,养孩子,用两个人的工资规划出一家人的开支。
夫妻之间的相处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有事堆着事,活赶着活。
但很快,他们的婚姻遇到第一个大变动,丈夫被裁员,还想去创业。
没有争吵不理解,而是以对事不对人的方式展开了一次讨论,讨论两个人一起在县城开早餐店的可行性。
丈夫说服了她,他俩一起说服了家里人。
接着便是辞职、选址、盯装修。-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