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10 | News by: CTV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她展示了自己被社交平台自动推送的一些贴文例子,其中包括关于“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看不见的症状”以及其他她常见疾病的“小贴士”。
“你会被推送一些内容,这些内容会质疑你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法,并给出各种理由叫你不要采用那些循证的治疗方式。”
尽管这些贴子可能听起来“有道理”或“神奇”,但它们未必经过科学验证。
“这类贴文可能会削弱医患关系,”戈德堡说,尤其是当病人觉得医生“隐瞒”了更好的治疗选项时。
此外,这类内容还可能引导病人去购买无效或不适合的产品。戈德堡强调,必须思考“是谁想借我们的病症来牟利”。
年轻人更容易相信社交媒体的医疗建议
安省医学协会会长赛娜布·阿卜杜勒拉赫曼医生(Dr. Zainab Abdurrahman)指出,该组织特别关注年轻人群体越来越依赖网络信息来进行诊断与自我治疗。
“从世代来看,我们看到这种倾向在年轻族群中更明显,特别是十几岁到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更多地依赖社交媒体,并据此判断信息的可靠性,而不是像其他年龄层那样追求权威渠道。”
她也提到,抵制虚假信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都在面对的挑战。
“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该如何获取可靠信息。因为我们知道,误导信息已经广泛存在,而医疗领域也无法独善其身。”
医生呼吁:沟通比评判更重要
尽管自我诊断与自助治疗存在诸多陷阱,医生们仍认为,如果病人能通过可靠渠道做适当研究,并最终去看医生,这种“主动性”其实是件好事。
医生们强调,专业人员应该更善于与病人沟通,而不是急于否定或批评。因为治疗过程中,病人可能会感受到“失去掌控感”。
“与其用评判的语气回应,我更愿意接受他们愿意沟通这一点。”迪苏萨说。
医生们也承认,家庭医生资源有限,某些医疗检查费用过高,这些现实问题也在推动人们求助于“谷歌医生”。
“现在我们的手机越来越‘聪明’,它们会听我们说话、分析我们的行为趋势,”普里莫指出。“当我们说起自己担心的问题,手机就会推送相关内容。答案看起来很快、很有用,人们也就更容易接受。大家都在寻求答案,而社交媒体正好提供了这种即时的‘确认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