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0 | 來源: 拾點人物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電視劇《金婚》中,有這樣壹幕:男女主人公漸漸老去,文麗躺在病床上,丈夫佟志輕輕碰了下她的嘴唇。此時的文麗頭發已花白,臉上卻浮現出壹絲少女般的嬌羞。她笑著問:“你都多久沒親過我了呀?”
文麗和佟志共同度過了50年風風雨雨,有過甜蜜,也有爭吵和精神出軌,雖然沒有同類型劇《父母愛情》純粹美好,但也被觀眾評價“更貼近真實婚姻”。圖源:《金婚》劇照
事實上,不必等到老年,許多中年夫妻已經不再接吻了。在關於中年人婚姻現狀的討論中,點贊數最高的回答往往是:“中年夫妻親壹口,噩夢得做好幾宿。”也有人委婉地表示:“孩子都這麼大了,親嘴還怪害羞的。”
7月6日是國際接吻日。接吻,是夫妻和情侶之間親密無間的象征,是情到濃時的自然流露,蘊含著歡愉與親近,成為親密互動的重要方式。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親吻場景:贰戰結束的世紀之吻(左);戴安娜王妃世紀婚禮的吻(中);約翰·列儂被槍殺前最後的吻(右)
你還記得自己上壹次和愛人接吻是什麼時候嗎?
與身邊已婚朋友聊過後,我發現了壹個令人遺憾的事實:多數中年夫妻已經很久沒有接吻了。無論是因為羞於表達,還是情感逐漸淡漠。接吻,這個曾象征激情與親密的行為,正悄然從中年人的婚姻中退場。
中年夫妻,早就不接吻了
結婚多年,曾經的激情與甜蜜逐漸被柴米油鹽的瑣事消磨。大量研究表明,45歲是夫妻互動減少的關鍵節點。隨著晚婚成為常態,中國多數省份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齡在28-30歲前後。這意味著,步入婚姻後的15年,夫妻關系普遍會進入平淡期。
北京師范大學方孝義教授團隊通過調研數百對不同婚齡的夫妻,發布了《“夫妻互動與婚姻關系”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婚齡0-5年的夫妻,婚姻質量和穩定性處於最高水平,而婚齡10-15年的夫妻互動減少,婚姻質量降至最低點。當婚齡超過20年,互動和婚姻質量又開始回升,整體呈現U型趨勢。
在熱門短視頻平台搜索“接吻”,你會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壹邊是掐脖吻、壁咚吻、法式熱吻,年輕情侶們親得難舍難分;另壹邊則是結婚多年的夫妻,壹方主動親吻,另壹方強烈抗拒,甚至有幹嘔的沖動。
短視頻或許是精心編排的網絡劇本,但在評論區,已婚網友們真情實感地表達自己對接吻的抗拒:“老公親了我壹下,嘔得我無法用言語表達。”
接吻的減少,往往伴隨著言語溝通、擁抱以及性行為的同步減少。根據2022年美國的壹項調查,出生於1965至1980年的夫妻中,伍分之壹處於無性婚姻狀態。
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冷冰冰的數據中。80後脫口秀演員思文就曾自嘲婚後的真實狀態:“誰說男女之間沒有純友誼?我和我老公就是。”她提到與丈夫(後來成了前夫)睡上下鋪、夫妻處成兄弟的段子,引發了不少已婚觀眾會心的笑聲與深深的共鳴。
“如果你想跟異性當朋友,就跟他結婚,幾年後你會發現對對方壹點邪念都沒有”,後來思文和前夫決定離婚。圖片源於網絡。
由於共同養育孩子、復雜的財產分割以及情感上的慣性,許多夫妻在感情淡漠後,選擇“拖著過”而不是直接離婚。網紅劉爽在《再見愛人》裡說“婚姻無所謂磨合,都是湊合”,這句話道出了很多中年夫妻的現實處境。
而所謂“湊合”的婚姻狀態,通常意味著彼此間的情感交流降至冰點。曾經無話不談的伴侶,變得無話可說,其實並不難理解。方教授團隊的研究指出,夫妻關系中,“友好主導”與“友好服從”的互動模式有助於維持穩定,而那些看似讓步、實則帶有敵意的回應——比如“隨便你”“你這麼想我也沒辦法”“我錯了行了吧”,往往是冷戰的導火索。
情感的降溫從來不是突然發生的。在接吻和擁抱逐漸消失前,夫妻之間的稱呼已經發生變化。不知從何時起,越來越多的中年夫妻不再甜蜜地互喚“老公”“老婆”“愛人”,而是改口叫“隊友”“搭子”甚至“室友”。心理學專家認為,稱呼的變化背後,是情感期待的降低。人們不再寄希望於從伴侶身上獲得情緒支持,轉而更關注對方在家庭中的功能性價值。
夫妻漸漸從愛人變成了婚姻合伙人,親密的耳鬢廝磨愈發稀少,大眾也默認這是老夫老妻的常態。如果哪天看到兩位中年人在公共場所吻得昏天黑地,旁人的第壹反應往往不是羨慕,而是揣測其中壹方或雙方出軌了。所謂“中年人戀愛像老房子著火”的熱烈情感,似乎只出現在外遇期間或離婚之後。
影視劇中出現中年人接吻的場景,年輕觀眾常常表示看得“如鯁在喉”
吻,如何在婚姻中消失?
親吻並非人類共有的普遍體驗,實際上,有些人終其壹生都未曾接過吻。
日本綜藝節目《月曜夜未央》的調查中,超過壹半的年輕男性沒有接吻過。另壹項研究顯示,由於文化、習俗、宗教等因素,全球有約拾分之壹的人從不接吻。蘇丹人認為嘴對嘴的接觸會讓靈魂被偷走,而因紐特人則因氣溫嚴寒,用碰鼻禮來替代親吻。
韓劇《好久沒做》中,60歲的飯館老板娘看著窗外纏綿悱惻的情侶,既羨慕又遺憾地說“我從來沒接過吻”。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面對“沒親過怎麼生孩子”的疑問,她淡淡回應:“因為直接跳過了,哪有機會親呢?”
後來,她終於體驗到了親吻的滋味,卻是通過出軌才得以實現。
“他為這輩子差點沒接過吻就死去的我,送來了初吻這個禮物。”圖源:《好久沒做》
人們常常將接吻和性混為壹談。如果說性是生物繁衍後代的本能,接吻更多依賴於情感支撐。在所有哺乳類動物中,只有人類以及與人類相似的靈長類動物(如黑猩猩),才會出現接吻這壹行為。
接吻其實擁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健與美》雜志曾列舉了經常接吻的15種益處,包括緩解壓力、減輕疼痛、提高免疫力、緊致面部肌肉、預防牙齒疾病、降低血壓等。
根據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情侶或夫妻在6周內增加接吻頻率後,參與者的壓力感知顯著降低,關系滿意度也明顯提升。忙碌了壹天後,回到家中,伴侶溫柔地迎上來輕吻,仿佛所有的疲憊和壓力瞬間消散。
然而,接吻的體驗並不總是美好,會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關系研究雜志》2020年發布的研究表明,接吻的質量更多依賴於氣味、唾液量以及環境是否浪漫。美好的接吻體驗會令人回味無窮,糟糕的吻則可能讓人徹底失去興趣。
女性通常比男性更重視接吻體驗。對女性而言,接吻像是壹種情感評估工具,用來判斷自己是否對約會對象心動,以及是否願意進壹步深化關系。
約會後的夜晚,當你和伴侶手牽手漫步在街頭,情感的催化下,嘴唇輕輕觸碰,心跳加速,甚至感到壹陣缺氧和眩暈。而這種充滿心動的瞬間,進入中年後卻難以再現。
接吻為什麼會在中年人的婚姻中消失?有學者認為,這與東亞文化的含蓄特性有關,接吻本就不是普遍的日常行為。《接吻的中國史》壹書提到,盡管中國古代有接吻行為,但通常將其視作性的壹部分,不被單獨討論。直到西方文化的逐步滲透,接吻才進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為表達親密的方式之壹。
另壹方面,隨著年齡增長,夫妻之間的生理需求逐漸降低。醫學研究顯示,40至55歲的男性,約45%睾酮水平低於正常標准;女性在40歲後同樣經歷明顯的荷爾蒙下降。曾經的吸引力被熟悉感代替,“中年夫妻手拉手,就像左手摸右手”,成了激情褪去後的真實寫照。
現實層面,家務分工和育兒負擔常常讓夫妻無暇親吻。有研究表明,隨著子女數量的增加,婚姻沖突對夫妻婚姻滿意度的影響愈發顯著。2023年司法大數據也顯示,34%的離婚原因是“生活瑣事”,而非情感破裂。
經濟壓力也是親密減少的幕後推手。“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古老諺語在當下的含金量依然不減。經濟困難、瑣事不斷,消磨了夫妻間的情感交流,關系自然愈發疏遠。
另壹個很少被公開討論的問題是口臭。想象壹下,當你准備與伴侶來壹場法式熱吻,卻迎面聞到對方嘴角殘留的蒜味,或看到牙縫裡的菜葉殘渣,那份親吻的沖動恐怕瞬間就煙消雲散了。
除了氣味和視覺,接吻背後存在著無法忽視的衛生顧慮。《Microbiome》期刊的壹項研究顯示,持續10秒的激吻會交換約8000萬個細菌,包括呼吸道病毒、幽門螺杆菌,甚至肺結核菌。想到這些,許多中年人苦笑著搖頭:激情還是留給年輕人去燃燒吧。
親吻和觸碰,“冷親密婚姻”的良藥
從接吻的減少到性的消退,都是夫妻關系降溫的標志。中年人之間的親密行為不再像年輕時自然流露,而是面臨著重重幹擾。
婚姻不確定性加劇、離婚率持續攀升,騙婚、殺妻等極端家庭案件頻發,逐漸削弱了現代人對伴侶的信任與依賴。“怕被傷害”,成了當代親密關系中最普遍的心理防線。對中年夫妻而言,生活早已不再是你儂我儂,而是從未停止的計算與提防。
在《冷親密》和《愛的終結》壹書中,德國社會學家伊娃·易洛斯認為:盡管婚姻自由帶來了更多情感選擇,但更多的選擇並沒有提升人們對婚姻的滿意度。現代人追求高效和價值最大化的同時,無意中將親密行為擠出了日常生活。
當前的中年人群體主要由75後與80後組成。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繼承了上壹代克制、務實的情感模式。進入婚姻後,他們對伴侶的情感依賴相對較弱,夫妻之間的互動從情感上的深度投入逐漸轉向現實層面的分工與配合。
在婚姻愈發務實理性、親密關系普遍降溫,以及個體更重視自我實現的背景下,婚姻形態也隨之發生轉變。越來越多的夫妻開始嘗試“周末婚”“分居婚”“卒婚”等新型關系模式,這些曾被視為“婚姻失敗後的替代方案”,如今成為許多人主動選擇的生活方式,並在全球范圍內獲得廣泛認可。
歐美國家早在數拾年前就出現了LAT(Living-apart-together )模式,指夫妻仍然相愛,卻選擇不共同生活。在法國、德國、挪威等地,不少夫妻即使長期分居,依然保持穩定而健康的感情狀態。
這股風潮逐漸蔓延至亞洲。日本女演員新垣結衣與丈夫星野源便是“分居婚”的典型代表,他們住在同壹棟大廈的不同公寓,僅在空閒時相聚,彼此都感到更輕松自在。保持獨立而不過度糾纏的婚姻,是當代都市人理想的相處模式。
與“分居婚”理念相近的,是近年來在日本廣泛流行的“卒婚”概念,意為“從婚姻中畢業”,主張在維持婚姻關系的同時,給予彼此更多個人空間和居住自由。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顯示,約叁成夫妻正在嘗試“卒婚”,既減輕了情感負擔,也讓中年人重新定義婚姻的自由與邊界。
提出“卒婚”概念的,是暢銷書《斷舍離》的作者山下英子,她與丈夫從2004年開始選擇“卒婚”,至今已有20年
雖然接吻這壹象征親密的肢體行為在生活中逐漸減少,並不意味著夫妻之間的關系徹底走向終結。許多伴侶通過更平實的方式維系情感,比如周末壹起爬山、帶孩子外出游玩,借由共同的經歷和陪伴保持內心的聯結。
無論形式如何變化,身體觸碰始終是親密關系中不可或缺的壹環。研究顯示,深度觸碰(包括親吻、擁抱、撫摸)與愛意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壹項涵蓋全球近8000名參與者的研究進壹步證實,適當的身體親昵,依然是維持情感溫度的重要方式。
“或許,唯有聯結與溝通,唯有真誠去愛人,才能打破人際關系冷親密的魔咒。”正如《冷親密》的譯者在序言中所說,這或許是應對親密關系疏離化的壹劑解藥。
另壹本關於接吻的科普書籍《接吻簡史》,作者在結尾也引用了壹段詩句,鼓勵人們盡情去體驗接吻的美妙:
我想告訴世界上的每個人,
親吻吧,
因為你也知道它的美妙,
會吻,應吻,能吻,
但我和我的至愛都深知,
我們應巧妙地去吻。-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