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0 | 來源: 拾點人物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冷冰冰的數據中。80後脫口秀演員思文就曾自嘲婚後的真實狀態:“誰說男女之間沒有純友誼?我和我老公就是。”她提到與丈夫(後來成了前夫)睡上下鋪、夫妻處成兄弟的段子,引發了不少已婚觀眾會心的笑聲與深深的共鳴。
“如果你想跟異性當朋友,就跟他結婚,幾年後你會發現對對方壹點邪念都沒有”,後來思文和前夫決定離婚。圖片源於網絡。
由於共同養育孩子、復雜的財產分割以及情感上的慣性,許多夫妻在感情淡漠後,選擇“拖著過”而不是直接離婚。網紅劉爽在《再見愛人》裡說“婚姻無所謂磨合,都是湊合”,這句話道出了很多中年夫妻的現實處境。
而所謂“湊合”的婚姻狀態,通常意味著彼此間的情感交流降至冰點。曾經無話不談的伴侶,變得無話可說,其實並不難理解。方教授團隊的研究指出,夫妻關系中,“友好主導”與“友好服從”的互動模式有助於維持穩定,而那些看似讓步、實則帶有敵意的回應——比如“隨便你”“你這麼想我也沒辦法”“我錯了行了吧”,往往是冷戰的導火索。
情感的降溫從來不是突然發生的。在接吻和擁抱逐漸消失前,夫妻之間的稱呼已經發生變化。不知從何時起,越來越多的中年夫妻不再甜蜜地互喚“老公”“老婆”“愛人”,而是改口叫“隊友”“搭子”甚至“室友”。心理學專家認為,稱呼的變化背後,是情感期待的降低。人們不再寄希望於從伴侶身上獲得情緒支持,轉而更關注對方在家庭中的功能性價值。
夫妻漸漸從愛人變成了婚姻合伙人,親密的耳鬢廝磨愈發稀少,大眾也默認這是老夫老妻的常態。如果哪天看到兩位中年人在公共場所吻得昏天黑地,旁人的第壹反應往往不是羨慕,而是揣測其中壹方或雙方出軌了。所謂“中年人戀愛像老房子著火”的熱烈情感,似乎只出現在外遇期間或離婚之後。
影視劇中出現中年人接吻的場景,年輕觀眾常常表示看得“如鯁在喉”
吻,如何在婚姻中消失?
親吻並非人類共有的普遍體驗,實際上,有些人終其壹生都未曾接過吻。
日本綜藝節目《月曜夜未央》的調查中,超過壹半的年輕男性沒有接吻過。另壹項研究顯示,由於文化、習俗、宗教等因素,全球有約拾分之壹的人從不接吻。蘇丹人認為嘴對嘴的接觸會讓靈魂被偷走,而因紐特人則因氣溫嚴寒,用碰鼻禮來替代親吻。
韓劇《好久沒做》中,60歲的飯館老板娘看著窗外纏綿悱惻的情侶,既羨慕又遺憾地說“我從來沒接過吻”。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面對“沒親過怎麼生孩子”的疑問,她淡淡回應:“因為直接跳過了,哪有機會親呢?”
後來,她終於體驗到了親吻的滋味,卻是通過出軌才得以實現。
“他為這輩子差點沒接過吻就死去的我,送來了初吻這個禮物。”圖源:《好久沒做》
人們常常將接吻和性混為壹談。如果說性是生物繁衍後代的本能,接吻更多依賴於情感支撐。在所有哺乳類動物中,只有人類以及與人類相似的靈長類動物(如黑猩猩),才會出現接吻這壹行為。
接吻其實擁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健與美》雜志曾列舉了經常接吻的15種益處,包括緩解壓力、減輕疼痛、提高免疫力、緊致面部肌肉、預防牙齒疾病、降低血壓等。
根據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情侶或夫妻在6周內增加接吻頻率後,參與者的壓力感知顯著降低,關系滿意度也明顯提升。忙碌了壹天後,回到家中,伴侶溫柔地迎上來輕吻,仿佛所有的疲憊和壓力瞬間消散。
然而,接吻的體驗並不總是美好,會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關系研究雜志》2020年發布的研究表明,接吻的質量更多依賴於氣味、唾液量以及環境是否浪漫。美好的接吻體驗會令人回味無窮,糟糕的吻則可能讓人徹底失去興趣。
女性通常比男性更重視接吻體驗。對女性而言,接吻像是壹種情感評估工具,用來判斷自己是否對約會對象心動,以及是否願意進壹步深化關系。
約會後的夜晚,當你和伴侶手牽手漫步在街頭,情感的催化下,嘴唇輕輕觸碰,心跳加速,甚至感到壹陣缺氧和眩暈。而這種充滿心動的瞬間,進入中年後卻難以再現。
接吻為什麼會在中年人的婚姻中消失?有學者認為,這與東亞文化的含蓄特性有關,接吻本就不是普遍的日常行為。《接吻的中國史》壹書提到,盡管中國古代有接吻行為,但通常將其視作性的壹部分,不被單獨討論。直到西方文化的逐步滲透,接吻才進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為表達親密的方式之壹。-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