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0 | 來源: 掠影後有感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著名編劇汪海林在視頻裡說:正午陽光之所以能從眾多影視制作中間脫穎而出,壹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找的編劇好,寫出了好的劇本,這樣成功就實現了壹半。
我特意去翻了翻,原來正午陽光還沒有喊出“正午出品,必屬精品”這個口號前,當年還是“山影”的時候,就已經拍出體現山東本土文化特色的《闖關東》、《父母愛情》等優秀作品了。
這些作品之所以能夠成為熱播劇,並且經久不衰,劇本編劇功不可沒,更為後來“正午”的輝煌奠定了基礎。
《闖關東》的編劇是編劇界的泰斗——高滿堂老師,這部劇氣勢磅礴、大開大合,讓人觀後為之振奮。
而《父母愛情》卻如壹股涓涓細流,慢慢滋潤人的心田,它完全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就是講述我們父輩壹代那些平實的、普通的、甚至瑣碎的婚姻日常。
這中間有溫情也有爭吵,有包容也有算計,但你會通過劇中每壹對夫妻的幾拾年歲月,理解什麼是婚姻,以及相信經得起時光沉澱的愛,才是有力量的。
重溫《父母愛情》,突然發現能讓我感受到這種力量的,不是安傑和江德福,而是另壹對夫妻——安欣和歐陽懿。
安欣和歐陽懿的愛情
不同於安傑和江德福的“門不當戶不對”,安欣和歐陽懿無論是在家庭背景、生活經歷、以及習慣愛好上都是極其匹配的。
《父母愛情》原著中這樣寫道:
那時舅舅和姨媽的處境是這樣的:舅舅已婚,娶的舅媽是外祖母老家的壹個遠房外甥女,不幸的是舅媽娘家是個惡霸地主,舅媽的爹——舅舅的老丈人——已被政府鎮壓,舅舅逃了資本家父親卻憑空沾上了個惡霸岳父,想想都堵心。
姨媽雖未婚但已訂婚,男方他爹是外祖父過去的生意伙伴,在階級成分上也是個高門檻,姨媽嫁過去日子恐怕也不會好過。
這裡所指的姨媽就是安欣,她的未婚夫歐陽懿,和她壹樣出身名門,家中“往來無白丁”。
兩個人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都喜歡精致講究、充滿儀式感的生活。比如吃西餐、比如品茶論道。
他們的婚姻才是真正靈魂的契合,不存在誰嫌棄誰,誰比誰高人壹等,如果沒有命運的變故,他們將是令人向往的神仙眷侶。
所以當歐陽懿得知安傑要嫁給“大老粗”江德福時,他才會那樣反對,處處為難江德福。
這其中當然有歐陽懿想要戲耍江德福的成分,但最重要的還是,在歐陽懿的心目中,愛情是純粹和神聖的,不應該摻雜任何功利和算計進去。
本質上,歐陽懿就是個“地主家的傻兒子”,他始終帶著壹點憨憨的少年氣在身上,有點不諳世事,還有點不識時務。
關於歐陽懿的“憨氣”,原著中也有描述:
我們家跟我母親在青島的娘家壹直保持著良好的相互往來,要是非挑出點毛病,大概就只有挑我那個姓歐陽名懿的右派姨夫了。
姨夫是清華名牌大學生,跟我姨媽結婚時是北京某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1957年底,他從北京卷著鋪蓋灰溜溜地回到了原籍青島,頭上還多了壹頂右派帽子。
我父親並不在意我姨夫的身份,就像他不太在意我母親的家庭出身壹樣。開始我母親還是有顧慮,怕再跟姨媽家來往會影響我父親。我父親說:“扯淡,黨的政策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我父親對我姨夫沒有成見,也沒有因此低看了他,而我的右派姨夫卻對我堂堂的政委父親,有壹種打心眼裡瞧不起的勁頭。
那年,我姨夫得了肺結核,住了大半年醫院不見好,我母親跟父親壹商量,就把他接到島上療養了。
島上沒有任何污染的空氣對他的毛病肯定是有好處的,兩個月後他就開始扛著魚竿釣魚了。島上的人們不知他頭上的帽子,只知道他是政委的壹擔挑,因而讓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恭敬。
開始他還接受得膽戰心驚,後來竟習以為常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