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0 |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直到壹次突發性身體不適,她被送醫檢查,徐傑才發現她服用的“聰明藥”中不僅含有哌甲酯成分,還有苯丙胺類物質,俗稱“搖頭丸”,具有高度成癮性。楊宏坦白,她離不開“聰明藥”。
徐傑說,哌甲酯的主要成分與冰毒類似,在大劑量服用時可能成癮,到他門診來戒毒的,最初從“聰明藥”開始,最後變成麻古、冰毒等毒品成癮者的患者不算少。同時,壹些吸毒者獲取冰毒、海洛因等毒品困難時,也會把“聰明藥”作為毒品替代品。“服用‘聰明藥’不能輕視,如果漸漸形成依賴,可能會開始吸毒。”
楊梅提到,不同於楊宏私自購藥吃,她接觸的成癮患者有壹部分起始於醫院開具處方,用於應對ADHD等問題,有患者從青少年時期就每日服用兩片哌甲酯,之後長期服用。其間遇到情緒、睡眠等問題都尋求藥物解決,漸漸發展為藥物依賴,每次服用柒八片。由於哌甲酯在國內只能從醫院購買,這類患者在買不到足量藥的情況下,就會開始轉向海外代購或灰色平台。“從正常用藥發展到濫用的過程,通常持續柒八年。”
壹旦形成上癮問題,後果極為嚴重。楊梅表示,前來門診就診的“聰明藥”成癮者年齡大多在拾六柒歲至贰拾多歲之間,常常由家長陪同前來,“這些孩子表現出情緒失控、沖動、不睡覺,不受控制地找途徑買藥等症狀,還有壹些出現幻覺、言語誇張或做出不計後果的行為,甚至需要警方介入”。
更棘手的是,目前尚無針對哌甲酯成癮的專門解藥。楊梅介紹,治療大多以控制環境和情緒為主,通過輔助用藥來緩解焦慮、抑郁等症狀,輔以心理咨詢與行為幹預。隔離治療周期壹般為壹個月左右,但成癮是壹種慢性復發性腦病,康復後還需要長期隨訪與管理。
相關部門已經在關注“聰明藥”濫用問題。從公開報道看,各地禁毒公安、海關正在加強對禁止濫用、買賣“聰明藥”的科普教育,尤其在每年6月的中高考季和國際禁毒日。2023年10月,國家藥監局、國家衛生健康委曾印發《關於加強依托咪酯和莫達非尼藥品管理的通知》,明確提出各級藥品監管部門和衛生健康部門“應當將莫達非尼作為藥物濫用監測的重點品種,密切關注其濫用變化情況,如發現濫用情況及時報告,必要時采取進壹步強化監管的措施”。
周麗輝是深圳點點青少年藥物成癮關愛中心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中國藥物濫用防治協會的理事,有拾余年青少年藥物成癮治療經驗。在她看來,“聰明藥”問題的背後,本質是愈演愈烈的教育焦慮。
她曾接待過壹位猶豫的母親,這位母親告訴周麗輝,兒子正在讀高贰,面臨高叁分班,成績卻始終提不上來。兒子從同學那裡聽說“聰明藥”能提升專注力,提高效率,便請求她幫忙從網上購買。母親既擔心耽誤成績,又害怕風險,不知該如何抉擇,於是前來咨詢。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家長和學生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了成績上。”周麗輝說,在這樣的壓力之下,為了壹次考試的好表現,他們甚至願意拿身心健康作賭注。除了“聰明藥”,還有家長會來咨詢能不能給孩子吃睡眠輔助藥,面對這樣的家長,周麗輝反問:就算成績提高了,考進了大學,孩子之後的學習生活是不是要繼續靠藥物維持?
對於這位來咨詢“聰明藥”的母親,周麗輝最後給出的建議是,不要給孩子過度的期待,更不要讓他獨自背負“高考決定命運”的負擔。高考只是人生的壹部分,不值得用健康去冒險。
(文中楊宏、郭濤為化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