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11 | News by: 卢克文工作室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俄罗斯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2023年7月,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签署了新的《语言法》,规定所有国家机构、议会、法院、军队、科学和文化部门等的活动中必须使用吉尔吉斯语,未达要求的公务员将被解雇。
同时,所有电视和广播频道至少有60%的节目以吉尔吉斯语播出,达不到就关停。
俄罗斯政府被激怒了,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该法案不民主且歧视俄语”。
但扎帕罗夫并无退让之意,坚称《语言法》不存在对俄语的歧视。
其他前苏联国家,也有类似的措施。
“去俄化”2.0时代,前苏联各国不只针对俄语,而是延伸至经济、军事、政治等全方位领域,尤其在政治层面,各国加速与俄罗斯拉开距离。
其中,阿塞拜疆堪称典型。
俄乌冲突爆发后,高加索与中亚国家虽然表态支持乌克兰,但是大多停留在口头层面。
即便是格鲁吉亚,也仅默许民间反俄人士加入乌军,官方层面并未采取太多与俄罗斯对抗的行动,甚至因拒绝出兵而惹恼了西方。
唯独阿塞拜疆,在官方层面半公开支持乌克兰。
仅2023年,阿塞拜疆便通过土耳其转口的方式,向乌克兰提供了数万发152毫米炮弹,以及大量迫击炮弹、制导炸弹等武器。
2023年9月,阿塞拜疆更是趁俄罗斯无暇南顾的机会,撕毁与亚美尼亚的停火协议,以闪电战一举拿下纳卡地区。
纳卡地区原本部署有两千名俄军维和部队,负责监督双方停火。阿塞拜疆彻底掌控纳卡后,对俄军形成包围之势,俄军被迫撤离。
2025年莫斯科红场阅兵,就连反俄亲西方的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都出席了,阿塞拜疆领导人阿利耶夫却拒绝出席,且未给出明确理由。
阿塞拜疆与俄罗斯的矛盾,并非仅仅因为俄罗斯支持亚美尼亚,还因为双方在产业上存在竞争关系。
阿塞拜疆的支柱产业是油气出口,主要面向欧洲市场,与俄罗斯形成直接竞争。尤其俄乌冲突后,欧盟有意推进“南方天然气走廊计划”,说白了就是要扩大对阿塞拜疆油气的进口,以替代部分俄罗斯油气。
如此一来,俄阿关系难以维系也就不足为奇。
阿塞拜疆石油资源丰富,着名的巴库油田,在1901年曾占当时全球石油产量的一半,长期以来都是苏联产量最大的油田。
20世纪50年代后,巴库油田逐渐枯竭,阿塞拜疆的油气行业随之衰落。直至 90 年代,才在里海发现了新的大型油田 ——ACG油田。
1997 年,ACG油田试产,此后产量逐年递增。
石油带来的巨额财富,推动阿塞拜疆诸多行业走向繁荣,比如女排联赛。
由于薪资优厚,阿塞拜疆女排联赛吸引了中、俄、美、巴西等多国女排运动员前来“镀金”。
与此同时,阿塞拜疆还找到了一个靠山——土耳其。
土耳其需要以阿塞拜疆为跳板进入中亚,而阿塞拜疆则需要土耳其这个区域强国的支持,双方迅速走近。
2020年纳卡冲突中,土耳其援助阿塞拜疆军队的TB-2无人机便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了资金、靠山,又有乌克兰牵制俄罗斯,阿塞拜疆自然不再忌惮俄罗斯,进而开始谋求更大的计划:掌控赞格祖尔走廊。
坊间传闻,阿塞拜疆与俄罗斯翻脸的真正原因,是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已同意在赞格祖尔走廊问题上“让步”,但俄罗斯对此表示反对。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阿塞拜疆的领土分为两部分,一块是本土,一块是飞地纳希切万,两者被亚美尼亚南部的领土分隔,难以联系,这是阿塞拜疆的痛点。
两者之间的亚美尼亚领土,就是赞格走廊。-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