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1 | 來源: 紐約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探索壹號”具備深海探測能力。 來源:中國科學院,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對潛在沖突的前線地帶進行測繪
去年2月,壹艘船名為“大洋號”的中國科考船沿台灣東海岸展開作業,其伍天的航行圖是壹系列平行線。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包括“向陽紅06”在內的另外伍艘中國科考船回到同壹水域,以類似的航線在該海域來回航行。它們的航行速度通常很慢,壹般是每小時13到16公裡,這是用聲納和其他技術測繪海底特征的理想速度,這種工作在科學上叫測深。
壹些中國科考船曾逼近台灣的12海裡海上邊界,但似乎沒有越界行為,這意味著台灣政府幾乎不可能對其做法表示反對。
然而,相關科研活動的潛在軍事價值顯而易見。
“在我看來,最主要的結論是:中國似乎正試圖收集該海域的測深數據,但又刻意掩飾測繪意圖,”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助理教授瑞安·D·馬丁森以個人身份發表評論說,他是研究中國科考船的專家。
台灣的東海岸有重要的空軍和海軍基地,如果爆發戰爭,中國海軍會試圖奪取附近海域的控制權。
太平洋的這個區域受黑潮的影響,它將相對溫度高、鹽度高的海水從赤道向北輸送,沿台灣東海岸流動。多位專家指出,在台灣東北海域,黑潮與陡峭的海底陸坡相遇,形成了阻礙潛艇航行的復雜水文環境。中國的軍事研究人員在2010年的壹篇論文中寫道,了解黑潮將有助於中國“更好地隱蔽自己、打擊敵人”。
按照前美國海軍情報官、現任喬治·華盛頓大學講師的J.邁克爾·達姆的說法,深海環境“幾乎就像是壹杯芭菲(壹種法式甜點——譯注)”,海水溫度與鹽度呈分層變化,影響聲波在水中的傳播方式。
“掌握這些數據能判斷哪個海域適合潛艇藏身,哪個海域不適合,”達姆解釋道。
布魯金斯學會潛艇專家湯姆·斯特凡尼克表示,這些勘測數據還可以幫助中國決定在哪裡部署水雷,並朝著“遠距離探測潛艇”的長期目標邁進。台灣當局曾報告在東部海域發現中國的監測浮標,此類設備可能也是情報收集體系的組成部分。
在美軍樞紐關島附近展開勘測
去年初以來,中國科考船開始在關島附近海域開展勘測活動。美軍在關島部署了轟炸機、潛艇、海軍陸戰隊及雷達系統。“向陽紅06”號等中國科考船在該海域來回航行,以約1.6公裡為間隔繪制出密集的勘測網格線。
台灣大學海洋學教授詹森指出:“如此密集的航跡均在壹年內完成,顯然他們是在進行水深測量。”
在關島附近進行作業的壹個可能原因是礦產勘探。中國的壹個海洋礦業組織已向國際海底管理局申請勘探關島以東的壹些區域。夏威夷大學退休的海洋研究員克裡斯托弗·凱利分析,中國船只在關島以西的勘測水域“並不被視為礦產勘探的優先區域,因此,這些調查可能有其他目的”。
數名海軍專家表示,關島海域的測繪將提升中國潛艇在該區域的作戰能力。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美國海軍潛艇軍官布萊恩·克拉克指出,中國科考船還可能借此定位美國海底電纜及潛艇探測技術。
“你可以看出中國人可能正在試圖找到合適的地點,在沖突發生前派潛艇在那裡潛伏起來,”克拉克說。他還表示,這些潛艇可以“突然出現並發起攻擊,或者使美軍面臨危險。”
日益增長的區域擔憂
根據國際法,民用科考船可在國際水域,甚至在他國的專屬經濟區活動,前提是它們獲得許可。
但中國日益頻繁派遣此類科考船的行為已在整個亞太地區引起了警惕。(中方亦曾對美國海軍在中國近海的海洋監測船活動表示不滿。)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專家助理、前澳海軍軍官詹妮弗·帕克在郵件中指出:“中國不斷擴張的海上活動值得密切關注,尤其是那些測繪海床、部署傳感器、為潛艇行動鋪路的‘科考'船。”不過她也補充道:“每次航行都需依據證據來判斷。”
今年5月,菲律賓出動壹艘海岸警衛隊船只和壹架飛機追蹤壹艘中國科考船,馬尼拉稱其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非法作業。今年3月,壹艘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岸附近航行的中國科考船引起了澳政府的關注。越南也對中國在其專屬經濟區內進行的海洋勘測活動提出抗議。-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