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1 | 來源: BBC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關稅 | 字體: 小 中 大
日本首相石破茂形容美國總統川普最新的關稅威脅“令人深感遺憾”,美國將對日本商品征收25%的關稅。
東京作為美國的長期盟友,壹直努力避免這個情況發生。日本壹方面尋求為其陷入困境的汽車制造商爭取空間,另壹方面則抵抗開放美國稻米進口市場的壓力。
雙方已進行了多輪談判。自從川普在肆月宣布對盟友與對手實施全面關稅以來,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至少已經柒次訪問華盛頓特區。
然而,這些訪問似乎收效甚微。隨著談判陷入僵局,川普稱東京“很強硬、被寵壞了”。
本周,日本是收到關稅通知的23個國家名單之壹,其中14個位於亞洲。從韓國到斯裡蘭卡,許多國家都是出口為導向的制造業中心。
周伍,川普宣布對從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征收35%的關稅。
他還表示,計劃將對大多數貿易伙伴的“普遍關稅”從10%提高至最多20%,並對可能引發通貨膨脹的擔憂不以為意。
“我們會說,剩下的所有國家都要付錢,不管是20%還是15%,我們現在就來處理這件事,”他告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新聞。
全球各國必須在8月1日之前與美國達成協議。但考慮到日本這個堅定盟友在公開地尋求協議下仍面臨高額關稅,其他國家對自身的機會恐怕會感到疑慮。
川普再次重設了“關稅時鍾”。那麼,誰是贏家,誰又是輸家?
柬埔寨服裝工人依賴出口型產業維持生計。
贏家:想要更多時間的談判者
從某種意義上說,幾乎所有今年稍早受到川普關稅威脅的國家都因為最後期限的延長而受益,他們現在多了叁周時間來達成協議。
“比較樂觀的看法是,現在有壓力促使各方在8月1日截止日前進壹步展開談判,”大華銀行研究主管全德健(Suan Teck Kin)表示。
像泰國和馬來西亞這樣的成長型經濟體,本周也收到了關稅通知,它們尤其渴望能夠尋求到解決方案。這些國家也被卷入美中緊張局勢之中,因為華府針對的是透過第叁國轉運的中國出口商品,也就是所謂的“轉運貨物”。
經濟學家告訴BBC,考慮到貿易協議的復雜性,很大機會會進壹步延長期限。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講師艾力克斯·卡普裡(Alex Capri)表示,各國需要時間來滿足川普的要求,而從這些信函來看,這些要求並不完全清晰。
例如,轉運貨物已被納入美越貿易協議的征稅范圍。但目前尚未清楚這是否僅適用於制成品,還是涵蓋所有進口零件。
卡普裡指出,無論是哪壹種情況,都將需要更先進的技術來追蹤供應鏈。
“這將是壹個緩慢、長期且不斷演變的過程,涉及許多第叁方、科技公司與物流合作伙伴。”
輸家:亞洲制造商
關稅顯然將會成為常態,而這使得全球貿易成為最大的輸家。
卡普裡表示,來自美國、歐洲和中國的跨國企業仍面臨風險。這不僅對出口商帶來損傷,也影響到美國的進口商與消費者。
這對亞洲大部分地區的經濟野心也是壹個打擊,這些地區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電子產品到紡織業等制造業所推動的。
川普總統再次延長關稅談判的最後期限
卡普裡補充說,在評估哪些國家是“贏家”或“輸家”時,做出零和的判斷並不明智,因為國際貿易——尤其是美中之間的貿易——彼此高度交織、密不可分。
然而,某些國家可能會比其他國家承受更大的損失。
越南是亞洲第壹個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但它對華府幾乎沒有談判籌碼,如今正面臨高達40%的關稅。柬埔寨的情況也類似。這個嚴重依賴出口的貧窮國家,在川普威脅征收35%關稅的情況下,正努力談判達成協議。
相比之下,韓國與日本也許可以撐得更久,因為它們的經濟實力較為強勁,並且在地緣政治中擁有更有力的籌碼。
印度雖然也擁有自身的談判優勢,但目前尚未收到關稅通知。雙方原本看似即將達成協議,但談判似乎因為幾個關鍵爭議點而延誤,包括美方要求進入印度農業市場,以及印度的進口規則等。
輸家:美日聯盟
“盡管日本與美國在經濟與軍事上的關系密切,但它與其他亞洲貿易伙伴壹樣遭到同等對待,”經濟學家傑斯帕·科爾(Jesper Koll)表示。
在東京擁有龐大財政儲備、似乎已准備好打壹場持久戰的情況之下,這可能會為雙邊關系帶來改變。
“日本已證明自己是個強硬的談判對手,我認為這讓川普感到惱火,”科爾說。
盡管國內正面臨稻米短缺、價格飆升的情況,首相石破茂仍然拒絕購買美國稻米,而是選擇保護本國農民。他的政府也拒絕接受美方提出增加軍事開支的要求。
叁星等全球企業因川普的關稅而陷入困境
“他們准備得非常充分,”科爾表示。他指出,在川普肆月宣布關稅的隔天,東京便宣布進入經濟緊急狀態,並設立了數百個咨詢中心來協助受影響的企業。
“日本將尋求壹項具有可信度的協議,”他說,因為有什麼能保證川普不會再次改變主意呢?
科爾指出,鑒於日本參議院選舉將於本月舉行,若能在八月前達成協議,將會令人感到意外。
“沒有人感到高興。但這是否會導致日本陷入衰退?不會。”
贏家:美國還是中國?
長期以來,亞洲壹直被視為華府與北京之間的關鍵戰場,分析人士指出,由於關稅問題,川普可能正在讓步。
部分觀察人士認為,考慮到這些協議的復雜性,川普再次延長最後期限可能是有點太胸有成竹。
“美國的談判立場實際上已經被削弱,因為他們顯示出來的底牌,並不像他們所想的那樣強大,”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傑克斯(David Jacks)表示。
而這些最終達成的協議,可能會以重塑數拾年來建立的貿易與外交關系為代價。
卡普裡指出,川普選擇將關稅通知信放到網上,而非透過傳統的外交渠道發放,這種做法可能會適得其反,他形容這是壹場“政治表演”。
他補充說,這種混亂對中國而言是壹份“大禮”,因為相較於川普的不可預測性,中國正試圖將自己塑造成壹個更穩定的替代選擇。
不過,美國市場並不容易被取代,而中國與越南、日本等亞洲國家之間關系也或多或少有些緊張。
中國目前正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不過它有更長的時間來達成全面協議,目前的期限是8月13日。
因此,誰能在這場貿易戰中贏得更多盟友仍然難以預料,但競爭仍在持續。
“雙方都認為有必要分手,”傑克斯教授說,“但要走到那壹步將非常困難,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拾年的過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