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1 | 来源: 正解局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马斯克 | 字体: 小 中 大
唐纳德·特朗普和埃隆·马斯克的不和
当马斯克的商业利益与特朗普的政治议程发生冲突时,昔日的盟友瞬间变成了敌人。
完全偏离想象的政策走向,完全烂尾的政府效率部——马斯克的一通折腾,成了2025年最大的投资失败项目。
矛盾最激烈时,因为逞一时之气,马斯克竟敢在X上提到“重磅炸弹”,说“唐纳德·特朗普在爱泼斯坦的档案里”,这让他事后感觉到“血光之灾”。
美国政坛已经是乌烟瘴气,欧洲政界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数字服务法》、GDPR等法规,让科技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应对政策风险。
在这个时代,不懂政治的企业家,注定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科技与政治的边界也正在模糊,科技企业要么被政治化,要么主动政治化,马斯克选择了后者。
其实在美国政治中,富豪财团们从来就没有缺席,马斯克只不过是莽撞并且高调地走到了台前。
在美国政治的幕后,有着一个更加庞大、更加隐秘的富豪政治网络,他们更善于暗中操控。
在华盛顿的K街,聚集着美国最庞大的游说集团。这里每年流动着超过40亿美元的资金,用来“合法地”影响美国政府的决策。
金融、医疗、能源、科技四大行业占游说支出的60%,美国90%的媒体被6家大公司控制着。
比如2024年游说支出排行榜中的前三位,其实也只是冰山一角:
美国商会:3824万美元
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3144.7万美元
制药研究与制造商协会:约1691万美元
相比之下,马斯克的商业帝国是全球性的,站到台前,能让他获得了超越美国国界的影响力。
现在看,马斯克的政治态度变化反映了一个成功企业家从政治旁观者到政治参与者,再到试图成为政治领导者的演变过程。
这既有个人经历和价值观演变的内在因素,也有商业利益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外在推动。
他认为美国现存的两党已经无法解决美国的问题,但他自己也无法破除“马斯克悖论”:
即主张“削减政府开支”,却依赖政府合同生存;呼吁“减少监管”,却要求对AI产业进行政府扶持。
这种“既要又要”的商业思维,在政治领域显得格格不入。
硅谷风投家彼得·蒂尔评价马斯克的困境:“当你的公司业务清单与国家安全清单高度重合,你要么成为政客的傀儡,要么成为他们的靶子。”
马斯克不服,选择了第三种可能——掀桌子单干,另起炉灶。
但从南北战争(1860年)以来,这个餐桌上就已经实质性端不出第三盘菜了。
美国当前的选举框架里,名义上允许自由竞选,实际上将第三党参与大选的门槛设得极高。
现在看,马斯克的“仕途”很不乐观。-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