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1 | 來源: 真實人物采訪 | 有3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我出生時家境優渥,從小天資聰慧,過著公主般的生活,但17歲時響應國家號召插隊到安徽農村,命運差點被改寫。
好在有音樂才藝,讓我抓住了翻身的機會,後來還有幸師從周小燕老師學習美聲。只是人生無常,機緣巧合下我竟幹起了導游,並由此賺到人生第壹桶金,在深圳買了房子。
再後來,我成為了著名越劇大師徐玉蘭的兒媳婦。
但80年代我和先生赴美留學時,因為每年4萬美元的學費,打工練就了壹身廚藝,後來幹脆開了家中餐館,生意卻意外火爆,成為了明星打卡地。
如今走到暮年,我開始放下忙碌修身養性,反倒又擁有了更多的光環和標簽。人生的際遇就是這般奇妙,永遠不知道下壹個路口,會有什麼驚喜在等你。
我出生在壹個醫生世家,從曾祖父那輩就生活在上海。父親丁濟仁是當地有名的中醫,母親則是壹名西醫。家裡還有叁個姐姐兩個哥哥,我是最受寵愛的小女兒。
母親很漂亮,她的外公是德國外科醫生,所以有著肆分之壹的混血血統。雖然接受過西方教育,但她卻是典型的中國婦女,賢惠又堅韌,善良又有愛。
父親醫術很高,為人和善,對待病人盡心盡責,深得人心。他的善良不僅用在病人身上,還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69歲的我,在美國生活了30多年)
記得早些年的壹個夏天,有次父親回家時,看到附近的叁輪車車夫坐在地上狀態不對。憑借醫生的敏感,猜測出對方可能中暑,贰話沒說便將他扶回了家中。
把脈確認後,送上了西瓜和水,極大緩解了他的不適,並幫忙開了處方,親自去中藥房免費配好藥,並再叁叮囑對方按時服藥。
在那個貧寒的年代,雖然我家孩子眾多,但是因為父母收入尚可,加上生活在國外的姑姑、舅舅等親人不斷救濟,自然災害最難的時候,家裡也衣食無憂。而我更是被像公主般寵著長大。
(父親和母親,我們姐妹都不及母親漂亮)
那時候,家裡不穿的衣服,或者寬裕的食物,母親總喜歡與鄰居分享,鄰裡關系都特別好。
父母就是靠這樣的言傳身教,教會我善良、開朗和堅強,讓我擁有了身處困境逆風翻盤的力量。
父親雖是醫生,但是精通各種樂器,尤其擅長京胡、鋼琴。
而且我家很多親戚從事藝術行業,其中不乏音樂家、指揮家,他們經常帶我去看各種演出。耳濡目染之下,很小我便展現出了很高的音樂天分。
從8歲開始,我開始在少年宮學習鋼琴、舞蹈、表演和唱歌,最大的夢想是當壹個文藝兵。曾經瘋狂到借穿別人並不合身的軍裝,臭美地在鏡子前又唱又跳。
可是無憂無慮的童年,在我13歲那年結束了。
因為成分問題,父母陷入了瘋狂的批斗中,生活舉步維艱。幸運的是,曾經付出的善意,如同潮水般回報而來,幫助他們度過了那段最難熬的歲月。
我想“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真的是壹種因果循環,內心也更加堅定要做壹個善良的人。
(和最親愛的父母在壹起)
很快,我成為了歷史上最獨特的“老叁屆”中的壹員,並於1970年春天,安排到了安徽農村,成為了壹名知青。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很不甘心,只要有部隊招聘文藝兵,必定報名。可是事與願違,壹直到離開上海,也沒有收到過壹份錄取通知書。
人生總是難免有遺憾吧!直到很久以後,才聽老師說起,後來有支部隊來找過我,可惜那時我早已連人帶檔案離開了學校,根本無從聯系。
不過那些曾經的遺憾,都已成為了人生路上的沃土,滋養出我堅韌的根莖。
回想當年做知青的日子,自己都難以置信,自小衣食無憂的我,幹起農活來,竟然比當地的農民還厲害。曾憑借9.8分的工分記錄,成為當時響當當的知青。
不甘落於人後,又肯吃苦耐勞的拼勁,也成為我性格中最閃亮的品質。
日子再難也要過下去,所以我很樂觀地對待那時的生活。白天忙完後,會在田間地頭給農民朋友吹拉彈唱。晚上閒暇時,喜歡給他們讀報紙,以此了解當時的新聞內容。
(無論生活多苦,我都會笑著面對)
從小開朗愛笑的我,很快就和當地人打成了壹片,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存在。所以同年10月,我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
安慶黃梅戲劇團下鄉招演員,正准備無功而返的前壹晚,招生老師無意碰見壹名郵遞員,便問道:“你經常到處送信,有沒有遇見過有才藝的年輕人?”他說:“有啊!”
正是他的這句回答,又為我續上了音樂夢。
第贰天,公社就用唯壹的拖拉機,將我送到了縣城。沒想到,面試的是最簡單的伍線譜,而我直接自拉自唱了壹段,肆位招生老師的眼睛瞬間就亮了。
面試很順利,本以為很快就會被調走,結果卻因為家庭成分問題,被各個文藝團體推來推去,沒有人敢要我。
後來,老師們深感放棄太可惜,於是向省宣傳部遞交了壹份申請,我才得以擁有壹席名額。
進到劇團以後,因為不會唱黃梅戲,所以馬上提出改學樂器。從此,我正式開始了大提琴的學習。
(我拉大提琴的樣子)
接觸到樂器後,我如魚得水,快樂地徜徉在音樂的海洋裡。音樂本就是相通的,所以經過壹段時間的練習,很快就成為了首席大提琴手。隨後跟隨劇團,去往全國各地參加匯演。
慢慢地不光大提琴日益精進,我的歌唱水平也齊頭並進。
1980年,中國唱片上海分社專門來劇團進行音樂錄制,當中有個男生,名叫俞小敏,我們當時的交集並不多,只留了聯系方式。但出乎意料的是,幾年後卻兜兜轉轉走進彼此的生命裡。
第贰年,我回到上海後,壹心只要想提升專業技能。後來親戚給介紹了周小燕老師,從此有幸進入上海音樂學院,認真學習了兩年聲樂。
只是沒想到,我的下壹份工作,竟然會脫離音樂,做起了導游。
因為祖籍廣東,所以壹直有親人在深圳、香港謀生,我應邀前往香港發展。就在這時,隔壁阿婆非要給我介紹壹門親事。
(我和先生,相伴走過了37年)
阿婆是父親的老病人,兩家關系匪淺。她壹直待我如親孫女,最喜歡收集我從小到大的照片,特別希望我能嫁得壹個良人。
直到這時才知道,阿婆的另壹個身份,竟然是著名越劇大師徐玉蘭老師的幹媽。徐老師是上海的大名人,當年越劇“賈寶玉”的角色深入人心,至今仍然被人津津樂道。
開始我有些局促,但當拿到徐老師兩個兒子的照片時,徹底驚呆了,因為其中壹張,竟然就是我認識的俞小敏。不過,阿婆本想把哥哥介紹給我。
我忍不住把這個消息告訴小敏,哪曾想他直接跑了過來,拉起我就去了阿婆家。這次輪到阿婆大吃壹驚了,高興地直呼:“好,好,好!省得我操心了。”
就這樣,我和先生談起了戀愛。1983年,我去香港發展時,為了方便與我見面,他竟然主動申請調往了深圳電視台,於是我也申請去了深圳市華僑旅行社,感情就是在那時迅速升溫。
當時旅行社下設壹家夜總會,裡面聚集了來自香港和內陸的眾多歌手,而我就負責他們的排練工作。那時候還與張學友、梅艷芳等知名歌星打過交道。
80年代,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港台的流行音樂悄然盛行。不過,那時的我非常正統,真有點看不慣台上喇叭褲、爆炸頭的流行風。每次演出,總是習慣性安排幾首內陸歌曲。
後來,我的統籌領導能力得到了認可,隨後被調往香蜜湖度假村,擔任旅游部經理。當時香港經常會有醫生、律師等重要團隊來到深圳,與其說是參觀,不如說是“挑刺”。
於是,我每天都會騎著自行車滿深圳轉悠,搜集當時的發展趣聞。帶團過程中“刺頭”們都聽得特別認真,很快我就成為了公司的頭號導游。
(在美國參觀攝影展)
後來,最重要的獨立團就成為了我的專屬團。因為人數只有10人,所以大巴車會有多余的空位,公司充分利用接待獨立團的機會,讓其他導游壹起前往,現場學習我的帶團技巧。
後來,我經常往返於深圳和香港,給總公司的導游做理論培訓,而且也會安排分批跟車,接受現場培訓。
那時也賺到了人生中第壹桶金,不同於別人的固定工資,我的工資紅包壹月比壹月厚,很快就在深圳買上了房子。
我和先生關系穩定以後,婆婆壹心想讓他出國進修電影,而他卻說不結婚絕不出國,加上雙方父母也特別期待我們完婚。
於是1985年,在親人的祝福下,我有幸成為了壹代越劇大師徐玉蘭的小兒媳婦。
但是新婚的第贰年,先生申請到了美國F1留學簽證。那時正值新婚燕爾,不忍離別,於是我於1987年,也通過F1簽證來到了美國。
(剛到美國沒多久拍攝的)
剛來到美國中南部的新奧爾良時,完全沉浸在這座城市的音樂氛圍中。但是很快我意識到,在異國他鄉,不管有多大的抱負,都不得不向現實低頭,首要解決的就是溫飽問題。
當年我和先生壹年的留學費用至少4萬美金,這在80年代絕對算得上壹筆大額支出。
雖然美國有親戚,但是母親從小就教育我,做壹個“手心向下”的人,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以及掌控自己命運的本領。
於是學習之余,我開始拼命打工,最多的時候打了6份工。曾經有壹次,晚上回家在浴缸裡泡澡,由於白天過度勞累,便在裡面睡著了,直到水滿溢出來才驚醒。
兼職的種類也多種多樣,有鋼琴老師、中文老師、家政人員、音樂老師等等。但餐廳是必須的,因為它管飯。還記得當時,工作服都是隨身攜帶的,做完壹份,換好衣服立刻趕往下壹場。
(在美國學習時候的照片)
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到周末都會去壹所中文學校教音樂。那些孩子都是在美國出生長大,中文水平很差,父母特別希望他們能掌握母語,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
後來我借用音樂,半唱半說地教他們張嘴表達,沒想到效果顯著。
經過壹段時間的學習,孩子們畢業匯演時,已經能夠順暢地唱完壹首中文歌。而且幾個悟性高的孩子,直接可以唱獨唱了,平時在家也會和父母用中文交流。
還記得當時匯演結束後,父母們激動地對我說:“丁老師,孩子以前從不和我們說中文,如今卻能完整地唱完壹首中文歌,這都是你的功勞啊!”
那壹刻,我能感受到每壹個中國人,無論身在何處,骨子裡都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無論出生在哪裡,但根壹定在中國。
雖然我到處不停地打工,但學校裡的活動壹項不拉地參加,每壹場排練,每壹場演出,我都認真地對待,也因此多次獲得獎學金,深得主修老師的喜愛。
有人經常說,我有壹個名人婆婆,還有壹個藝術方面志同道合的先生,應該特別知足。我覺得自己確實很幸運,也很知足,但這並不能成為我的全部,女人還是要有自己的事業來支撐。
我很喜歡音樂,它幾乎是我刻在生命中的愛好,但在當時的美國,靠音樂真的吃不上飯。
尤其是隨著兩個女兒的出生,經濟壓力陡增,導致我很想開創壹份事業。多年餐館打工的經歷,以及自己對美食的喜愛,促使我選擇了餐飲業。
1998年,我和先生創立了自己的品牌,主打各種上海小吃、涼菜以及鹵味。
剛開業的時候,所有事情都得親力親為,對食材的追求更是達到了苛刻的程度。當時的鴨子供貨商,見到我就直喊:“丁姐,真是怕了你了。”
(我們壹家人,時間真快,眨眼間女兒都長大了)
這是壹段有趣的經歷,店裡想主打鹽水鴨,但是如果鴨子太肥的話會影響口感,太瘦又顯得小氣,所以壹箱貨的重量,必須嚴格控制在固定范圍內。
結果,送貨的人根本沒有在意我的要求,鴨子並不合格,於是我要求自己去冷庫重新挑選。
當我穿上棉服進入冷庫時,他們完全驚呆了,這才徹底意識到我的認真。從此,再也沒有敷衍過我的訂單。
就是靠著這般精益求精的態度,飯菜口感獨特,餐館很快有了回頭客。
平時我喜歡在店裡放各種音樂,高興時還會高歌壹曲,整個餐廳氛圍特別歡快,以至於顧客都說:“老板娘,你在與不在店裡,怎麼感覺完全不壹樣呢!”
餐館最火爆的時候,店裡店外賓客爆滿,有的顧客不惜要個紙殼墊在車裡,也要吃上壹碗我家的擔擔面。
(我和偶像蔡琴老師)
很快,餐廳名聲鵲起,吸引了很多華人朋友,成為他們口中“家的味道”。有壹次,蔡琴老師到美國演出,正巧來到這裡吃飯。就這樣見到偶像,我真是驚喜萬分!
聊天中,她得知我是學音樂的,在聽我唱完《恰似你的溫柔》時,特別感動,鼓勵我不要放棄歌唱,還勸我去錄CD,不能浪費這麼好的嗓音。
結果,先生聽到了心裡,專門抽空幫我錄制了12首歌曲,還為我精心拍攝了MV。而這些難忘的收藏,也成為我壹生最美好的回憶。
正因為蔡琴老師的推薦,我得到壹個“被鹵味店耽誤的美聲歌唱家”的稱謂,餐館也因此成為國內眾多明星到洛杉磯時最喜歡來的地方。
(有幸結識很多文藝圈的朋友及前輩)
餐廳成為了我的另壹個舞台,20多年壹共開了6家店,從南加州延伸至拉斯維加斯,成為當地有名的中餐廳。
只是有些遺憾,在我忙著打拼事業的時候,父母先後離世了。後來,我開始平衡工作與生活的時間安排,爭取每年回國時多住壹段時間,好好陪陪婆婆。
只是這樣的日子沒過幾年,2017年4月,96歲的婆婆去世了,壹代越劇大師走完了她壯麗多彩的壹生。我們忍著傷痛張羅了追悼會,壹切就緒後才返回美國。
婆婆去世後,60多歲的我,也忍不住放慢了腳步,後來通過音樂結識了很多朋友,還意外得到媒體朋友的青睞。
(婆婆當年的定妝照)
2018年,我被當地媒體評選為“非凡母親”,同年還受到央視頻道《華人世界》欄目的專訪。隨著媒體的報道,認識我的人越來越多,晚年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
當時最大的願望就是教教鋼琴、唱唱歌,結識更多音樂上志同道合的朋友,過壹個不緊不慢的晚年。
不曾想,國內疫情爆發,看到醫療資源緊張時,我第壹時間給上海捐助了愛心物資。緊接著美國疫情也嚴重起來,店內生意壹落千丈,面對瞬間閒下來的眾多員工,我深感壓力巨大。
但是他們的表現卻令我感動到流淚,有人說可以不要工資,有人提出輪班,減少工作時間。我想正是自己多年來壹直真心待人,才換來了此刻的同甘共苦,壹起攜手共渡難關。
(辦法總比困難多,無論何時都要樂觀面對)
好在後來允許開展外賣,於是及時調整策略,轉做盒飯,以及加工速凍食品,同時大力發展團購。在每天最忙碌的兩個時間點,我和先生親力親為,帶領員工壹起開車送外賣。
在這個特殊時間,能用這樣的方式幫到身邊很多人,同時也保障了員工的基本生活,覺得非常有意義。
楊絳先生說:“壹個體面的女性,是在煙熏火燎之後,依舊能保持善良愛美的秉性。”
或許是因為我壹直以來的形象比較得體,縱使是在後廚,我也會穿戴整潔,妝容精致。不為取悅別人,只是想讓自己更舒心,看起來更年輕。
所以在2021年,國際時尚旅游小姐選美大賽舉辦時,邀請我為大賽錄制祝福語,並希望我能展現中國傳統服飾之美,因此專門拍攝了壹組古風旗袍照。
能讓中國的旗袍走上世界的舞台,我為此深感驕傲。
(弘揚中國旗袍之美)
後來,因為有壹定的藝術鑒賞力,還得到世界夫人美國賽區的青睞,並授予我“形象大使”的稱號。
能在世界的聚光燈下,展現中國女人的智慧與優雅,這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肯定,也是對中國女性的認可。
隨著知名度的提高,沒想到,廚藝屆的紅人甄文達先生,竟然邀請我壹起錄制全球知名電視烹飪節目《甄能煮》,要知道這檔節目到目前已經火了43年,妥妥的網紅鼻祖。
而我與甄先生的緣分,早在1995年就開始了。
當年他在上海推介茶文化時,婆婆在其中唱了壹段越劇,而我也受邀演唱了幾首流行歌曲。當時甄先生就對上海經典名菜,以及各種點心贊賞有佳。
讓家鄉的美食走上世界的餐桌,是我20多年壹直在做的事情,有幸與偶像同台推廣上海美食,我更是深感榮幸。
(很榮幸當選“世界夫人”)
很高興,人生被我活出了無限可能。雖然沒有成為人人知曉的音樂大家,但音樂卻滋養了我壹生,成為生命中從未中斷過的主旋律。
如今的我,特別享受現在的生活,不必再為名利奔波,只需用心感受生命中不期而遇的驚喜。如今,我還學會了用自媒體記錄所感所想,生活充實又快樂。
我人生中很多美好重要的時刻,都與音樂有關。它已經成為了我的壹種情懷,壹種修養。
在無助或困惑時,它可以給予我勇氣和力量。而我也喜歡通過音樂,從不同的視角,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
雖然為了生計選擇了餐飲業,但對音樂的熱愛,依然可抵歲月漫長。每壹種人生都有缺憾,不必過多地去比較。因為每壹種生活都有樂趣,我們只管寬心地接受並享受這份美好即可。
(我和朋友們樂享生活)
壹眨眼,已是暮年,深切感受到生命太匆忙,根本沒有時間去遺憾過往。所以朋友們,從此刻起,認真去做你覺得正確的,珍惜你想珍惜的。因為,余生真的很短。
如今,工作已不再是人生的全部,但我依然沒有停止追逐的腳步。就在剛剛,得知自己被評為了“拾佳母親”,沒想到能用這樣的方式,過壹個不壹樣的母親節。
腳下有鬧市,心中有山水,所遇皆美好。很期待未來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