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1 | 來源: 真實人物采訪 | 有3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從8歲開始,我開始在少年宮學習鋼琴、舞蹈、表演和唱歌,最大的夢想是當壹個文藝兵。曾經瘋狂到借穿別人並不合身的軍裝,臭美地在鏡子前又唱又跳。
可是無憂無慮的童年,在我13歲那年結束了。
因為成分問題,父母陷入了瘋狂的批斗中,生活舉步維艱。幸運的是,曾經付出的善意,如同潮水般回報而來,幫助他們度過了那段最難熬的歲月。
我想“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真的是壹種因果循環,內心也更加堅定要做壹個善良的人。
(和最親愛的父母在壹起)
很快,我成為了歷史上最獨特的“老叁屆”中的壹員,並於1970年春天,安排到了安徽農村,成為了壹名知青。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很不甘心,只要有部隊招聘文藝兵,必定報名。可是事與願違,壹直到離開上海,也沒有收到過壹份錄取通知書。
人生總是難免有遺憾吧!直到很久以後,才聽老師說起,後來有支部隊來找過我,可惜那時我早已連人帶檔案離開了學校,根本無從聯系。
不過那些曾經的遺憾,都已成為了人生路上的沃土,滋養出我堅韌的根莖。
回想當年做知青的日子,自己都難以置信,自小衣食無憂的我,幹起農活來,竟然比當地的農民還厲害。曾憑借9.8分的工分記錄,成為當時響當當的知青。
不甘落於人後,又肯吃苦耐勞的拼勁,也成為我性格中最閃亮的品質。
日子再難也要過下去,所以我很樂觀地對待那時的生活。白天忙完後,會在田間地頭給農民朋友吹拉彈唱。晚上閒暇時,喜歡給他們讀報紙,以此了解當時的新聞內容。
(無論生活多苦,我都會笑著面對)
從小開朗愛笑的我,很快就和當地人打成了壹片,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存在。所以同年10月,我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
安慶黃梅戲劇團下鄉招演員,正准備無功而返的前壹晚,招生老師無意碰見壹名郵遞員,便問道:“你經常到處送信,有沒有遇見過有才藝的年輕人?”他說:“有啊!”
正是他的這句回答,又為我續上了音樂夢。
第贰天,公社就用唯壹的拖拉機,將我送到了縣城。沒想到,面試的是最簡單的伍線譜,而我直接自拉自唱了壹段,肆位招生老師的眼睛瞬間就亮了。
面試很順利,本以為很快就會被調走,結果卻因為家庭成分問題,被各個文藝團體推來推去,沒有人敢要我。
後來,老師們深感放棄太可惜,於是向省宣傳部遞交了壹份申請,我才得以擁有壹席名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