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1 | 來源: 真實人物采訪 | 有3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在美國學習時候的照片)
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到周末都會去壹所中文學校教音樂。那些孩子都是在美國出生長大,中文水平很差,父母特別希望他們能掌握母語,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
後來我借用音樂,半唱半說地教他們張嘴表達,沒想到效果顯著。
經過壹段時間的學習,孩子們畢業匯演時,已經能夠順暢地唱完壹首中文歌。而且幾個悟性高的孩子,直接可以唱獨唱了,平時在家也會和父母用中文交流。
還記得當時匯演結束後,父母們激動地對我說:“丁老師,孩子以前從不和我們說中文,如今卻能完整地唱完壹首中文歌,這都是你的功勞啊!”
那壹刻,我能感受到每壹個中國人,無論身在何處,骨子裡都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無論出生在哪裡,但根壹定在中國。
雖然我到處不停地打工,但學校裡的活動壹項不拉地參加,每壹場排練,每壹場演出,我都認真地對待,也因此多次獲得獎學金,深得主修老師的喜愛。
有人經常說,我有壹個名人婆婆,還有壹個藝術方面志同道合的先生,應該特別知足。我覺得自己確實很幸運,也很知足,但這並不能成為我的全部,女人還是要有自己的事業來支撐。
我很喜歡音樂,它幾乎是我刻在生命中的愛好,但在當時的美國,靠音樂真的吃不上飯。
尤其是隨著兩個女兒的出生,經濟壓力陡增,導致我很想開創壹份事業。多年餐館打工的經歷,以及自己對美食的喜愛,促使我選擇了餐飲業。
1998年,我和先生創立了自己的品牌,主打各種上海小吃、涼菜以及鹵味。
剛開業的時候,所有事情都得親力親為,對食材的追求更是達到了苛刻的程度。當時的鴨子供貨商,見到我就直喊:“丁姐,真是怕了你了。”
(我們壹家人,時間真快,眨眼間女兒都長大了)
這是壹段有趣的經歷,店裡想主打鹽水鴨,但是如果鴨子太肥的話會影響口感,太瘦又顯得小氣,所以壹箱貨的重量,必須嚴格控制在固定范圍內。
結果,送貨的人根本沒有在意我的要求,鴨子並不合格,於是我要求自己去冷庫重新挑選。
當我穿上棉服進入冷庫時,他們完全驚呆了,這才徹底意識到我的認真。從此,再也沒有敷衍過我的訂單。
就是靠著這般精益求精的態度,飯菜口感獨特,餐館很快有了回頭客。
平時我喜歡在店裡放各種音樂,高興時還會高歌壹曲,整個餐廳氛圍特別歡快,以至於顧客都說:“老板娘,你在與不在店裡,怎麼感覺完全不壹樣呢!”
餐館最火爆的時候,店裡店外賓客爆滿,有的顧客不惜要個紙殼墊在車裡,也要吃上壹碗我家的擔擔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