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12 | News by: 情感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潜规则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有人注意到了微信的新功能吗?
7月1日,“微信可以不接收共同好友点赞提醒了”冲上热搜第一。
打开朋友圈的消息列表,进入消息管理,可以开启“仅提醒朋友与我的互动”。
这一功能让不少人的朋友圈变得“安静”了。
不必担心某天点开朋友圈的小红点,却发现点赞或评论来自他人的朋友圈动态。
不用看到他们在你的消息列表里相互聊天。
也不用顾虑自己和朋友的对话会被共同好友看见。
在抬头不见低头朋友圈见的今天,朋友圈的一举一动都变得不再那么纯粹,牵动着彼此的社交神经。
担心别人不赞,担心别人跳赞,希望别人看不到设置仅自己可见的动态,又希望别人看到,隔一会便打开微信查看是否有新消息提醒。
分享生活的地方,不知何时,已成为了社交战场。
发过的朋友圈,点过的赞,都在不经意间“出卖”你。
01
成年人的朋友圈,点赞都是人情世故
热播剧《蛮好的人生》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剧情。
身为保险经纪人的胡曼黎,特别喜欢点赞客户朋友圈。
这是她信奉的职场生存法则:
同事之间点赞,是示好;
上级给下级点赞,是鼓励;
下级给上级点赞,是站队。
得知新人从来不给客户点赞时,她还诧异为什么不点。
在她眼中,零成本的点赞行为不代表不重要,相反,这是最低成本的客户维护,更容易被做到。
“客户不会因为你给他点赞他就把单子给你,但从来不给他点赞的人,他是绝对不会考虑的,因为说明你心里没有他。”
的确,当我们借助微信与现实好友进行线上交流时,朋友圈如同你我的第二张脸。
点赞,也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社交动作。
在职场中点赞,可以让自己更具存在感。
给朋友点赞,能表达“我在关注你”的态度,即使许久没见,也能通过成为点赞之交拉近距离,不至于在忙碌的生活中渐渐疏远。
曾经的点赞让不擅表达的我们,找到了一个不费力的情感联结方式。
如今的点赞就像生活中见人三分笑一样,是一种默认的社交礼仪,无需是不是出自于真心认可。
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中,它作为社交需要而存在。
少了真诚欣赏,多了逢场作戏,夹杂着没人能舍弃的“潜规则”。
不能随意给异性频繁点赞,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不能只给部分人点赞而忽略其他人,否则会被认为是区别对待。
害怕不合群,要违心地给每一条动态点赞;
精心挑选点赞对象,只给那些对自己有利益关系的人点赞。
小小的“赞”上花费的心思,远远超过了分享生活本身。-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