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2 | 来源: BBC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但真正难以撼动的,是台湾社会对军人的刻板印象。军事专家苏紫云指出,台湾长期“重文轻武”和“迷信学历”,尽管戒严时期政府曾给予军人各种优惠,但军职在资源分配上往往排在教职、公职之后。
揭仲则认为,国军现有起薪点已不低,甚至比不少职业类别都还要高,因此从军意愿不单纯是薪水问题,而是“东方社会毕竟还是比较重视读书”,对于军人缺乏学历抱有成见。
他补充指,台湾多数男性的从军经验,来自于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后实施的义务役,以往军队因预算不足,无法提供有效的军事训练及资源,士兵经常处理和作战无关的工作,花了很多时间在做打扫、出公差等“表面功夫”,难以建立专业形象。
“经过一两年的义务役体验,他们对于军队的形象是打问号的。”揭仲说。
而国军内部封闭、消极的环境,也导致层出不穷的内部管理问题及霸凌事件,2013年义务役军人洪仲丘被不当关进禁闭室“悔过”期间中暑死亡,引起台湾民众高度关注军中人权问题,加深了社会对国军的疑虑。
2013年洪仲丘事件引发民众抗议
“洪仲丘事件,唤起了很多服过兵役的男生在军中的这种记忆,所以一开始他们会对国防部的任何说法都不信任。”揭仲说。
现役陆军林子维告诉BBC中文,军中的上下阶级制度已根深蒂固,即使基层有不同想法,也经常无处可诉,这是许多人选择离开的主因。
“有些新的军官上任时会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久了被上面打压习惯后,你就不会有自己的想法了。”
他也举例说,即使军中有表定的上下班时间,但多数人加班后“从来不会去申请(加班费)”,包含夜间执勤的军官,他们的加班费“一天也只有60块”,而这些都是因为习惯成自然。
待遇改善了,台湾军人为何无感?
军事专家揭仲提到,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台湾民众开始相信战争的可能,因此对于国军的支持度有所增加,加上近年政府努力改善军队形象,“确实是有所提升”。
苏紫云则引述数据指,军人地位的改善起源于蔡英文执政后,“2016至今军人待遇提高17%,社会地位也显著增加”。
尽管如此,许多军人似乎仍未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
“年轻世代很多人是听了招募的话才加入国军,但进来后发现跟想像的不一样”,陆军林子维无奈的说,许多人在幻灭后,宁愿违约提早离营、不惜赔钱也不愿留在军中。
陆军退役少将郭力升则说,“当我们的大学毕业生说他要从军,大家会给予正面的看法或鼓励的时候,我想这个才是真正我们想要达到的境界。”-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