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2 | 来源: 智谷趋势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中西部省份寄希望于集中手上的有限资源,优先打造一个“能打”的头部城市,与东南沿海地区来打擂台。
而从实际成效看,“强省会”战略在当前颇为成功,在人口整体减少的大环境中,中西部省份借省会力量,正逐步实现 “人口回流” 。
集聚发展是现代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世界,一半以上的生产活动被全球陆地面积的1.5%所囊括;在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以5.15%的土地面积吸纳了30%的人口,贡献了41.3%的经济总量。
但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的很多省费剔论是面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都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甚至是大国。
这为各省通过“强省会”战略打造中心城市和新城市群提供了可能。
四川成都便是“强省会”的典型案例。
作为幅员辽阔但人口分布不均、且在改革开放中属于内陆后发地区的省份,四川曾长期面临劳动力外流困境,一度成为全国知名的 “劳务输出大省”。
而自率先推行 “强省会” 战略以来,成都已跻身全国十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及新一线城市行列,常住人口突破两千万,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引擎。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直辖市的发展困境:曾凭借先发优势辐射周边,如今在区域经济均衡化趋势下,吸引力逐渐减弱。
今年数据显示,四大直辖市中天津人口持平,其余三市均出现负增长,前景不甚乐观。
然而,“强省会”并非万能,其负面效应同样突出。
省会在“虹吸效应”的加持下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省内其他城市的人大量进入到省会就业,导致其他城市缺乏人才,没有岗位,也形成不了产业。
产业不行,经济发展不起来又会导致更多人背井离乡,而省会城市的规模有限,就必然会导致人口继续向省外跑。
从各省市统计局数据看:
河北去年减少了15万人,11个城市中6个城市减少,占比54.5%。
山西去年减少了20.03万人,11个城市中10个城市减少,占比90.9%。
内蒙古去年减少了8万人,9个城市中7个城市减少,占比58.3%。
贵州去年减少了5万人,9个城市中人口减少的有5个,占比55.6%。
江西去年减少了13万人,11个城市中9个城市减少,占比81.8%。
河南去年减少了30万人,17个城市中15个减少,占比83.3%。
湖南去年减少了29万人,14个城市有13个城市减少,占比92.9%。
广西去年减少了14万人,9个公布的城市中8个减少,占比88.9%。
可见,中西部省会的增量远远不足以弥补全省的人口流失。而深层原因在于:中西部省份普遍缺乏副省级城市作为区域支点,难以扩大 “人口回流” 的覆盖面。
这就造成一种矛盾局面 —— 一方面是中西部省会成为人口竞争的局部赢家,另一方面是省内其他城市却陷入发展颓势,人口不断持续流失。
因此,尽管中西部省会在全国排名中异军突起,但若将视野放大到省域层面,真正“人口增量赢家”仍是广东、浙江等东南强省。
未来,中西部省份若能在省内培育出具备竞争力的副省级城市,或可扭转 “人口流失” 困局;若仍依赖单一省会支撑,则全省人口持续外流的趋势恐难根本改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