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2 | 来源: 霞光社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我今后想去高校工作,博士学位必不可少。退一步来讲,即便进不了高校,拿到博士学位对我在企业的晋升也有帮助。眼下,国企的晋升越来越难,不仅考验你的软技能,比如在工作中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也对你的技术性硬技能有要求。
我评估过,如果我读出来拿到博士学位,那么可能比我在企业踏踏实实干三四年工资还要涨得快。”
当然,彭然也考虑到博士毕业后反而难以重回职场的意外情况。
在国企摸爬滚打两年的经验给了他充足的回旋空间。
“向部门领导提出辞职,态度要好、语气要软、原则要硬,并且考虑到后期发展以原单位托底,关系不能太僵。其实只要维护好和原领导的关系,三年后我拿着一个博士学位再回来,只要工资要的不是很离谱,他未必会不喜欢我。”
留学费用当然也是一个关键考量维度。
与欧美国家一年动辄二三十万的花销相比,在中亚留学,算上学费,也可以把每年的花费控制在五万以内。并且位于中亚的第一高校——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的QS世界排名并不算低。
2026年排在全球第166名,位于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985名校之前。
在此之前,马来西亚的大学,因排名较高、花费较低而备受中国留学生青睐。但随着趋之若鹜者增多,也难免鱼龙混杂、口碑下滑。
2022年6月26日,湖南邵阳学院的一则人才引进公示,在中介与高校圈引发轩然大波。公示内容显示,该校以1900余万元的投入,一次性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博士。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博士平均仅用两年零四个月便完成学业,而通常情况下,博士攻读周期普遍在三年以上,如此“速成”引发外界广泛质疑。
去年11月,留服中心对13所国外院校硕士、博士学位的相关认证申请启动加强审查程序。13所高校中,4所为菲律宾高校,3所为泰国高校,4所为蒙古高校,还有2所高校分别位于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
去年7月,留服中心对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土格加劳校区(St.Paul University Philippines)等13所院校的硕士、博士学位认证申请启动加强审查程序,6所为菲律宾高校、2所为印度高校、5所为蒙古高校。
留服中心通过加强审查来频频“预警”,严防“野鸡大学”鱼目混珠。
虽然文凭认可度下降,但前往马来西亚的留学生有增无减。根据马来西亚教育全球服务中心(EMGS)的数据,2024年来自中国的留学申请有33,216份;这一数据相比2023年的26,627份,增长了25%。泥沙俱下之下,东南亚高校渐成“水硕”“水博”的代名词。
“考虑到近几年马来西亚学校的名声不太好,所以我也没有选择去那里留学。”彭然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