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2 | 来源: 霞光社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对出国留学而言,英语也是另一重门槛;但在中亚,这重门槛更加易于跨越。
彭然在职期间准备申博,没有时间准备雅思考试。他告诉霞光社,在面试的时候,会有专门的英语考官对候选人的英语能力进行考察,考官觉得英语水平达标即可。
但也是因为这一政策,近两年招收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申请者也熙熙攘攘,“我听闻哈国立最近要把政策收紧,要求申请者必须有雅思成绩,因为中国人报的太多了。”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曾在其所著《文凭社会》一书中谈到一个观点,教育系统的本质可被视为一种人为强行规定价值的流通货币。
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核心功能,并非单纯培养具备社会化属性与合格工作技能的劳动者。在科技逐步替代中产阶级工作的当下,教育扩张实则发挥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减少了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数量,客观上抑制了失业率的攀升;另一方面则催生出大量原本未必必要的教学与行政管理岗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历内卷,本质上成为社会应对科技升级引发失业危机的缓冲机制,助力其免于陷入系统性崩溃。
而随着中国留学大军的接踵而至,中亚大有成为下一个马来西亚之势。放眼全球,还没有被中国人开辟的留学蓝海,已经不多了。
■阿拉木图的当地建筑
人均GDP超中国,
中亚的双面经济真相
来自新疆哈萨克斯坦族的Aydana,来到阿拉木图留学后,惊讶地发现,这座城市比想象中的国际化程度高很多。
“我所就读的新闻传媒类专业有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比如印度人、日本人、韩国人,还有来自美国的留学生,他们主要目的是学习俄语,受俄乌战争影响,他们没有选择俄罗斯而转向来到前苏联成员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
事实上,作为南部历史名城,阿拉木图堪称中亚的璀璨明珠,至今仍是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最繁华富庶的城市。
回溯历史,无论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二战的战火洗礼,还是战后工业化的艰难重建,阿拉木图始终牢牢占据着哈萨克自治共和国政治、经济、交通与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
如今,它不仅是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命脉,更肩负着中亚金融枢纽的重任。
对此,彭然也有同样的感受,“来了之后发现,阿拉木图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落后。”
在数字经济时代,这个国家的数字化进程也日新月异。根据欧亚开发银行2024年的评估,哈萨克斯坦有90.9%的居民能够快速便捷地接入互联网,在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中居首位。-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