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2 | 來源: 寧南山 | 有2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他的結論是如果壹旦美國輸掉了競爭,就沒有未來了。
主持人說既然EV那麼重要,那為什麼福特進展比較慢?他說其實福特也在做電動車和混動車,福特生產的F-150皮卡連續47年是美國賣的最好的車型,而目前出售的F-150有25%是混動,為什麼美國人會買混動,是因為在家裡停電的時候,可以反向供電讓家庭維持6天的電力。
5:磷酸鐵鋰電池的知識產權主要在中國手中
吉姆說福特對比亞迪做了不少的研究,畢竟這是全球銷量第壹的電動汽車公司,他說競爭最關鍵的是技術創新,
中國廠家例如比亞迪更多的用磷酸鐵鋰(LFP)技術,這種電池價格便宜30%,安全性也很好,就是能量密度低壹點,而西方車商則喜歡用鋰電池技術(應該是說叁元鋰電?),這種鋰電池價格更貴,也有起火風險,當然能量密度更高。
因此美國汽車廠家有壹個方向是生產更便宜的電動汽車,但是問題是磷酸鐵鋰電池的知識產權(IP)主要在中國手中。美國需要的是磷酸鐵鋰的知識產權在密歇根州而不是在中國,但這很困難。
吉姆還談到了磷酸鐵鋰電池可不只是用於汽車,還可以用於跟不穩定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配合做儲能,市場前景很大,總之電池是壹項關鍵技術。
7:金融和實業的矛盾
當然他也宣傳了下福特,
說福特是美國第壹家給工人每天5美元工資的公司,因為理念是工人有了錢才能夠消費得起自家的產品,可以成為福特的客戶。
另外疫情期間福特主動生產PPE(個人防護裝備),而且還在贰戰期間生產呼吸機,還提到福特把很多臨時工轉成正式工,使得福特員工的收入得到提升,不需要再去做兼職來養活家庭,他坦言這樣承擔社會責任其實減少了利潤,這就受到了來自金融領域(股東,投資人)的壓力。
老實說看這壹段,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起了劉強東和京東。
8:自動駕駛技術很難,因此福特放棄了做城區自動駕駛,聚焦高速自動駕駛。
福特挖來了曾在蘋果和特斯拉工作的高管Doug Fields,他向CEO吉姆匯報,吉姆和他進行了多次的討論,認為在福特投入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福特無法做技術難度很高的城區駕駛,而是會聚焦在高速路上的無人駕駛。
福特想實現在高速路上司機按個按鈕,就可以看書了,理由是大部分美國人每天在高速上會花費20-30分鍾時間,這段時間不少人會看手機什麼的,不太安全,因此福特想聚焦解決高速公路場景的無人駕駛。
至於更為復雜的城區無人駕駛,
吉姆說美國主要是Waymo和特斯拉兩家公司在做研發,而他覺得waymo在做的激光雷達方向不錯,因為攝像頭會在強光下效果下降,而這時可以依靠激光雷達發出的上百束光線的反射信號依然能清楚的識別目標。
主持人繼續問說完全的自動駕駛能不能在可預見的未來實現,吉姆回答說福特需要跟別家合作來完成,他的意思是自動駕駛很難,福特光靠自己的力量無法實現。
9:福特是如何向中國學習的:高管集體來華試駕100款新車,並把其中部分運到美國拆解。
主持人問你到中國這麼多次具體是幹啥,吉姆說這是個秘密(哈哈),他繼續說他把所有的高管團隊全部帶到中國,壹個人都不落下,然後把中國新上市的100款車進行密集的試駕,最後選出最喜歡的肆伍款空運到底特律。
然後對這些車進行拆裝後再安裝上去。
吉姆說美國人普遍沒有意識到中國擁有美國需要的知識產權,
他覺得要從中國學習的是,福特可以通過建立合資公司或者合作伙伴關系的形式,通過福特在合資公司的員工學習中國汽車的知識和能力,然後把這種知識和能力轉移到福特。
transfer the knowledge and know how back to the home country(company) ford。-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