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2 | 来源: 中工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通过这次出演,我更加理解作为一名检察官的使命和担当。他们办理的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命运,容不得半点马虎。”演员李光洁说。
真实案件融合的艺术淬炼
《以法之名》创造性地实现了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升华。这部剧并非简单地将现实案件照搬荧屏,而是通过艺术的匠心独运,将多个真实案件的精华萃取、融合。
这部作品历时3年精心打造。主创团队走访了4个省的十几个基层检察院,查阅陈年旧案、旁听案件审理,熟悉检察侦查工作的办案流程,还采访了百余名办案检察官及多名涉嫌司法腐败、职务犯罪的在押人员,深入了解“坠入深渊者”的心路历程。最高检影视中心更是全程参与创作和指导拍摄,确保每一场戏都符合法律程序。
剧中那些令人过目难忘的细节——临近退休检察官的执着、犯罪嫌疑人在墓碑前的微妙举动,乃至上级指导组面对饭局邀约时的谨慎态度——无不闪耀着真实的光芒。这些细节或许并非完全来自某个具体案件,却因其对司法生态本质的准确把握而显得格外真实可信。
值得注意的是,该剧并未刻意追求程序细节的绝对精确。正如导演傅东育所说:“我们走访了100多名检察官,但创作终究是艺术加工。”这种艺术化的处理非但不是缺陷,反而为观众提供了思考空间——通过适度的“留白”引发对司法公正的深层探讨。
剧中,几个关键案件深刻展现了司法不公对普通人命运的摧毁性打击,以及检察干警追寻真相的艰难历程。
在万海案中,企业家万海被诬陷为黑恶势力头目,莫名背负“万家灯火娱乐城伤害案主谋”等罪名。为保护遭人胁迫的儿子万潮,他被迫认罪。结果企业破产,父子离散。更残酷的是,儿子为替他讨回公道,反被真凶打成重伤。直到检察机关重启调查,这场悲剧才得以终结。
张文菁案则呈现了理想主义者的困境。怀揣法治梦想的律师张文菁,竟被栽赃为黑恶组织成员。若非指导组明察秋毫,她的职业生涯与人生信念将彻底崩塌。
在乔振兴案中,乔振兴被黑恶势力所害,却被伪造成因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畏罪自杀的情况。其遗孀和女儿不仅要承受丧亲之痛,还要忍受“贪官家属”的污名。
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一个错案足以摧毁几代人的生活。剧中人的遭遇让“办案就是办别人的人生”这一命题变得无比具象——司法天平稍有倾斜,便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
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文关怀,该剧在展现司法纠偏过程时,格外凸显了法治工作者群体的专业与担当。无论是洪亮对蛛丝马迹的敏锐洞察,还是郑雅萍对办案程序的严苛把控,都生动诠释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深层含义:正义不仅要实现,更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当检察官们顶着压力还原真相时,他们挽救的不仅是当事人的清白,更是公众对法治的信仰。
在法治中国建设深入推进的今天,《以法之名》以现实主义笔触记录火热法治实践,既是对检察侦查工作的艺术礼赞,更是对公平正义永不褪色的时代讴歌。这部剧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扎根法治土壤、呼应群众期待的文艺创作,才能真正奏响时代强音。
来源:法治日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