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2 | 来源: 腾讯新闻潜望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然而,外卖市场的本质是一个微利市场,仅靠业务本身的现金流支撑发展存在难度。正如东吴证券消费商社行业首席分析师吴劲草所言,阿里作为巨头一直在观察是否有其他力量搅动市场格局。京东的强势入局恰恰扮演了“鲶鱼”角色,彻底打破了美团与饿了么之间维持多年的微妙平衡。
作为新入局者,京东来势汹汹。自3月1日正式入场,京东外卖凭借强大的资源投入和补贴策略,仅用4个月就吸引近200个餐饮品牌实现销量破百万。其核心战略意图明确:通过高频外卖业务大幅提升APP日活用户量,进而反哺其电商主阵地。面对挑战,美团的回应同样极具战略深度。4月15日,美团整合资源推出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全力构建“30分钟送万物”的心智认知,突破其“外卖平台”的固有标签。与此同时,阿里则凭借其深厚的生态优势快速跟进。5月2日,“淘宝闪购”上线,取代原有“小时达”业务,依托其庞大的商家资源在即时零售赛道加速发力。
美团创始人王兴“不惜代价赢得竞争”的决心,正是这种白热化角逐的生动注脚。美团日订单量突破1.2亿单的峰值中,餐饮订单占比超83%(餐饮订单破1亿);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合计8000万日订单中,非餐饮订单仅贡献约1300万单。
虽然平台战略高举“即时零售”大旗,但用户心智和实际订单仍高度依赖餐饮外卖。王兴的“不惜代价”,既是为守住餐饮基本盘,也是为破局非餐品类、真正打开“万物”市场的创新尝试。
基于此背景下,各平台的补贴策略也印证了其争夺用户的决心。淘宝闪购7月2日宣布,在未来的12个月内,将通过发放大额红包、免单卡等方式补贴消费者,还将面向商家推出店铺补贴、商品补贴等措施,以此保障商家的合理利润空间;7月8日,京东外卖也宣布正式启动“双百计划”,即投入超百亿元,扶持更多品类标杆品牌销量破百万。
针对高额补贴模式能否持续的问题,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认为,当前的补贴逻辑与拼多多2019年上线百亿补贴的逻辑如出一辙。拼多多的百亿补贴至今未停,反而成为了各大电商平台的“标配频道”。这表明,在争夺用户和商家的战略之下,补贴已成为平台竞争的常态化手段。不过,外卖市场的竞争更加复杂,需要同时争夺用户、商家和骑手三方资源。相比于传统电商模式,即时零售需要更高的运营成本和复杂的协调机制。
从宏观角度看,《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在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已达6500亿元,而到了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暴涨到2万亿元。在高速增长的市场中,三家平台的竞争不仅仅是价格战,更是对未来商业模式和用户心智的争夺。
7月12日,新一轮补贴大战已然打响。各大平台再次准备好了“弹药”,骑手们重新整装待发,商家们则在期待与忧虑中等来了新一轮“订单海啸”。然而,这场史无前例的外卖“三国杀”能否持续?消费者夏如意认为“不会太久”。张长盈则期待“国家和行业协会介入,加强员工保障和权益保护。”
硝烟散去,谁会赢得外卖“三国杀”?
“三国杀”的棋盘上,真正的赢家标准将被重新审视。它必将超越短期的流量得失,回归服务业的本质。
消费者手中的优惠券终将用完,但对品质的期待不会消失。骑手们在多个配送APP间切换的指尖动作,背后是对稳定收入的渴望。商家和店员们忙碌的身影里,藏着对可持续经营的焦虑。
这场由资本助推的百亿补贴,正在重塑一个关乎千万人生计的行业。
骑手何先生的话意味深长:“骑手行业具有一定依赖性,很多人离开后又回来。”这不仅是对职业粘性的描述,更像是对生活节奏的隐喻——我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奔跑,偶尔想要逃离,却发现早已难以抽身。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监管层面的动向正在为这场激烈竞争划定明确边界。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第四次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会议强调要强化反垄断监管执法,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为广大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和更广阔空间。这意味着,各平台的补贴大战必须在合规框架内展开,过度的价格战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约束。
未来的市场格局如何演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平台能否在补贴战之外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及监管部门如何平衡市场竞争与行业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消费者、骑手、商家等各方参与者而言,这场“三国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最终的胜负或许不在于谁烧掉了更多钱,而在于谁能在这场外卖“三国杀”中,找到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可持续发展的临界点。毕竟,在这个一日三餐都可能来自外卖的时代,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