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3 | 来源: 财经杂志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储朝晖强调,应该理性看待幼儿园数量减少的态势,但幼儿园在减少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非理性的因素,比如一些规模适度的民办幼儿园被淘汰了,一些超规模的公办幼儿园却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不可持续也很难真正实现高质量的趋势,这样下去,幼儿园的普惠目标更难实现。”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全面普及普惠性幼儿园。今年正式实施的《学前教育法》也将普惠作为重要目标。
普惠性幼儿园并非免费幼儿园。根据有关政策,尽管补助金额不一样,但公办幼儿园与普惠民办幼儿园均能获得财政补助。
储朝晖是《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学前教育专题组成员,他表示,在参与《规划纲要》时做过测算,学前教育经费只有达到教育经费的9%时,才能维持当地学前教育的正常运转,但实际上,除了北京、上海少数地区,大多数地方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储朝晖认为,只要当地学前教育经费没有达到整个教育经费的9%,那么就必然需要有民办幼儿园的生存空间。“民办园有存在的价值与空间,它能带来幼儿教育的多样性、灵活性、可选择性”。储朝晖称。
储朝晖认为,实现普惠目标,需要在贯彻推进政策中将排拒性普惠转变为包容性普惠。“包容性普惠意味着学前教育在办学类型上必须同时包含公办园和民办园,凭借民办园更加多样的服务、更加灵活的机制和更加积极的效能,为家长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普惠性幼儿教育服务选择。在包容性普惠政策中,必须调整此前‘大力举办公办园’的偏向,同时加强对民办园的支持使其在提高自身质量的同时也作为鲇鱼效应的作用方刺激公办幼儿园提升效能,从而提升整个学前教育的效能,改良学前教育生态。”
敬雅真无疑也希望民办幼儿园可以获得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她表示,目前自己经营的4家民办幼儿园中,有1家可能会因为“政策原因”被迫转为公办幼儿园。
敬雅真称,有些人会认为她在网络上主要是“靠卖惨博同情”,但她在网络上呈现的只是自己面临的真实困境。“幼教行业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能坚持做幼教的人都是因为情怀与热爱。”敬雅真说。
(应受访者要求,陈琳、张扬、曹丽、卢英为化名)-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