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3 | 來源: 財經雜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儲朝暉強調,應該理性看待幼兒園數量減少的態勢,但幼兒園在減少的過程中確實存在壹些非理性的因素,比如壹些規模適度的民辦幼兒園被淘汰了,壹些超規模的公辦幼兒園卻越來越大,“這是壹個不可持續也很難真正實現高質量的趨勢,這樣下去,幼兒園的普惠目標更難實現。”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到2025年,要全面普及普惠性幼兒園。今年正式實施的《學前教育法》也將普惠作為重要目標。
普惠性幼兒園並非免費幼兒園。根據有關政策,盡管補助金額不壹樣,但公辦幼兒園與普惠民辦幼兒園均能獲得財政補助。
儲朝暉是《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下稱《規劃綱要》)學前教育專題組成員,他表示,在參與《規劃綱要》時做過測算,學前教育經費只有達到教育經費的9%時,才能維持當地學前教育的正常運轉,但實際上,除了北京、上海少數地區,大多數地方的學前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儲朝暉認為,只要當地學前教育經費沒有達到整個教育經費的9%,那麼就必然需要有民辦幼兒園的生存空間。“民辦園有存在的價值與空間,它能帶來幼兒教育的多樣性、靈活性、可選擇性”。儲朝暉稱。
儲朝暉認為,實現普惠目標,需要在貫徹推進政策中將排拒性普惠轉變為包容性普惠。“包容性普惠意味著學前教育在辦學類型上必須同時包含公辦園和民辦園,憑借民辦園更加多樣的服務、更加靈活的機制和更加積極的效能,為家長提供更多高品質的普惠性幼兒教育服務選擇。在包容性普惠政策中,必須調整此前‘大力舉辦公辦園’的偏向,同時加強對民辦園的支持使其在提高自身質量的同時也作為鲇魚效應的作用方刺激公辦幼兒園提升效能,從而提升整個學前教育的效能,改良學前教育生態。”
敬雅真無疑也希望民辦幼兒園可以獲得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她表示,目前自己經營的4家民辦幼兒園中,有1家可能會因為“政策原因”被迫轉為公辦幼兒園。
敬雅真稱,有些人會認為她在網絡上主要是“靠賣慘博同情”,但她在網絡上呈現的只是自己面臨的真實困境。“幼教行業的投資大、回收周期長,能堅持做幼教的人都是因為情懷與熱愛。”敬雅真說。
(應受訪者要求,陳琳、張揚、曹麗、盧英為化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