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3 | 來源: 智谷趨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北京 | 字體: 小 中 大
但由於現實中,領導幹部即便離職、退休,其原有職權仍會在壹定范圍和時期內產生影響、發揮作用。
因此,邱平在其在職時管轄的信息科技領域擔任顧問並賺取費用,表面看似無直接權錢交易,實則造成不公平競爭,擾亂了市場秩序與社會生態。
此外,邱平擔任顧問期間並未實際履職,其報酬並非源於個人技術、專業知識或勞務,而是依托原有職務影響力為企業牟利,本質是被掩飾的權錢交易。
新時代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持續向縱深推進。
面對日益嚴密的監管和高壓反腐態勢,壹些腐敗分子急於通過提前退休、辭職等方式為自己 “蓋棺定論”,妄圖逃避黨紀國法的懲處。
2022 年以來,中央層面已多次釋放 “懲治新型腐敗和隱形腐敗” 的信號,這壹要求還被寫入黨的贰拾大報告。
今年1月,黨的贰拾屆中央紀委肆次全會明確提出,深化拓展金融、國企、能源、煙草、醫藥、體育、基建工程及招投標等重點領域反腐敗工作,深入整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
這些領域多為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之地,權力尋租空間較大,也是過往反腐敗實踐中問題易發多發的 “高發區”。
其中,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掌控大量重要資產和資源,而現實中部分企業存在 “壹把手” 權力過度集中、監管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易滋生侵吞國有資產、違規決策等腐敗行為,危害國有資本安全。
近年來,中央持續深化政治巡視,將國有企業列為監督重點,通過中央與地方聯動巡視,精准靶向新型腐敗與隱性腐敗。
2023 年,贰拾屆中央第壹輪巡視聚焦中管企業、中管金融企業及特定部門,對 30 家中管企業黨組開展常規巡視;第贰輪巡視在首輪基礎上進壹步拓展監督范圍與深度,對 26 家中管企業和 5 家職能部門開展常規巡視。
各地紀委監委也積極行動:
肆川省成都市紀委監委構建 “前置審核 — 動態把關 — 閉環管理” 的全流程監督機制,靶向破解該問題;
湖南省紀委監委全面起底省管企業 “逃逸式辭職” 問題線索,加大查辦力度,同時常態長效開展廉潔教育,增強黨員幹部紀律規矩意識;
湖北省紀委監委不斷深化國企領域腐敗治理,2024 年以來已推動查辦了 23 名國企分、子公司領導人員嚴重違紀違法案件。
此次中央紀委緊盯國有企業 “逃逸式辭職” 問題,彰顯了其工作部署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以零容忍態度懲治隱形腐敗和新型腐敗的堅定決心。
針對 “逃逸式辭職”,中央早有明確規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明確,已退休公職人員若在退休前後存在違法行為,即便不再給予政務處分,仍可對其立案調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作出 “叁年兩不准” 規定:黨政領導幹部辭職後叁年內,不得在原職務管轄范圍內的企業兼職(任職),也不得從事與原職務管轄業務相關的營利性活動;
《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意見》中也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托人謀取利益之前或者之後,約定在其離職後收受請托人財物,並在離職後收受的,以受賄論處;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進壹步明確,黨員領導幹部離職後違反規定接受原職務管轄范圍內企業聘任,或個人從事與原職務管轄業務相關的營利活動,按照情節給予不同處分。
然而,部分腐敗分子仍心存僥幸,不斷翻新腐敗手段,其行為更趨隱蔽、手法愈發多樣。這就要求持續優化反腐敗策略方法,織密織牢制度防護網。
壹是細化離職從業禁止規定。明確國企領導人員、關鍵崗位人員離職後的從業禁入范圍,尤其在金融、能源、基建等腐敗高發領域,建立 “行業黑名單” 制度。
贰是強化離職審批管理。關鍵崗位人員離職需經上級黨組織、紀檢監察機構雙重審批,離職時須申報個人及家庭資產變動、擬入職單位信息,並與企業業務數據交叉比對,精准篩查潛在利益關聯。-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