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3 | 來源: 巴塞電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長安的荔枝》毫無疑問是熱門IP,圍繞其影視化也有許多話題。
原故事的任務線非常明確,講述了大唐天寶拾肆年,長安城九品小吏李善德接到壹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需要在貴妃誕辰之前,將新鮮荔枝從嶺南運到長安。
荔枝“壹日色變,兩日香變,叁日味變”,而嶺南距長安伍千余裡,運送新鮮荔枝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難度極大。
但為了家人,李善德決心放手壹搏。他通過多次實驗、算法和演繹,克服了荔枝保鮮時限僅有叁天的難題,在拾壹天之內將鮮荔枝從嶺南運送到長安。
而在這個過程中,官場的種種黑暗與復雜,各級官員的推諉、刁難、算計,以及內廷宦官的爭功等,成為李善德最大的阻礙。
因此,運送荔枝是明線,事件背後的人心爭斗是暗線。
九品小吏的逆襲所要引出的,是封建時代盛世背後的弊端與黑暗。從這個角度看,《長安的荔枝》更像現實主義的故事。但影視化如果太現實主義,未免缺少娛樂性。
大鵬影版《長安的荔枝》既讓這個故事產生了壹種新的可能,也能讓看過大鵬電影的人,對他產生新的感受。
放在暑期檔,這是壹部娛樂感拾足,適合所有年齡段的電影。這也是壹部完全沒有尬梗,還讓立意上升且具有現實意義的電影。在普通人自嘲為“牛馬”的當下,這部電影也為牛馬們找到了另壹種情緒出口。
這個暑期檔的第壹個爆款,來了。
喜劇+古裝大場面,精致又潮流
古裝看的是美學和文化,尤其以唐為背景,燦爛的文化和華美的盛世圖景深入人心。
電影中對“盛世”的展現拾分有特色,壹是長安的繁華,贰是嶺南有異域風情的特點,叁是盛世之下的另壹面,普通百姓的樂與苦。
盛唐景象在眾多影視劇中皆有呈現,九天閶闔,萬國來朝,長安的繁華也是盛世的意象。在貴妃壽誕上,這種美也達到了高潮。
唐代嶺南風情又是另壹種景象,更多異域元素,並與原住民的質樸粗獷交織,有許多視覺元素。
以盛世為背景,當然有許多大場面,無論是運送荔枝的集體協作,慶賀荔枝豐收的儀式,還是官員的朝拜,寺廟的莊嚴,亦或是宮廷歌舞,在視聽上都並不單調,沒有浪費大銀幕的優勢。
這次也充分展現了大鵬實際上有能力做好大場面,尤其是動作場面的調度。
但華麗背後是什麼?是普通人的血與淚。
通過李善德的履歷,呈現的是“長安折疊”,有的人享受繁華,有的人勤懇勞動也買不起房。在長安之外,更有許許多多的勞動人民用生命托起大明宮“九天閶闔”的壯觀。
不將現實排除在盛世想象之外,是值得稱道的壹點。
作為網速最快的導演之壹,大鵬也很用心想辦法抓住年輕觀眾,在電影裡放了不少喜劇梗。
並在戲中加入了貼合場景的配樂用以敘述李善德壹路的奔波,本來是壹路艱辛,突然熱血且幽默了起來。
緊跟社會情緒,是爽文但也不完全是
在《長安的荔枝》這個故事裡,講不被重視的小人物如何震驚所有人是有必要的,但只講他的成功又是不夠的。
影片壹開始,李善德就替觀眾提出了問題:沒人跟聖人(皇帝)說從嶺南運鮮荔枝不可能嗎?沒人跟他說更近壹點的巴蜀就產荔枝嗎?
李善德得到的答案是:你怎麼能質疑聖人!
太職場了,實在太職場了。哪個打工牛馬看了不想來壹句國粹。
就像近期許多賬號也在玩梗,大致是領導命令新來的年輕員工聯系某個大明星或者大人物來開演唱會、當代言人、拍條視頻,實際是領導異想天開而小員工無法解釋這為何是異想天開的無奈。
李善德的人生歷程就是許多人的縮影:
壹個做事壹絲不苟的員工被視為死腦筋,導致人際關系平平。最大的老登領導下了壹個艱難任務,各部門互相推諉,最後落到了李善德的部門。部門中登領導平時就看不慣他,把鍋甩到了他頭上。原以為拿著大領導的計劃大家會配合,結果還是互相推諉,就怕擔壹點責任。
不得已之下,自己想辦法拉投資,做計劃,眼看終於要把任務做出樣子了,不是有人跳出來搶功,就是有人恨你做成了又不鳴謝我們部門,到時候大領導還要問責為什麼我們做不出來,於是反手壹個舉報。
李善德的成功之所以好看,就是因為在這樣的夾縫中壹點壹點騰挪轉身,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從最初只有壹道荔枝使任命令,慢慢置換到資源,資源又壹步步變成頂級資源,李善德面對打擊雖有慌張,但從不氣餒,總是不停想辦法,堪稱壹出逆襲爽文。
而我們除了要看到他的堅持,更要看到這樣的夾縫從何而來。實則是在只問KPI,放任互害的社會裡,人人都在夾縫裡接受擠壓,人人也都在擠壓別人。
今日你有權,明日也可能要屈從於更大權。最後承擔代價的,只有壹點權都沒有的平民百姓。
荔枝已不僅僅是荔枝,對有的人來說,荔枝承載的是整個部族的情感和生活保障,對另壹些人來說,荔枝是討好權貴的金貴財富,對濫用權力的人來說,荔枝是大權在握,可隨意拿捏別人的工具。
這是壹出爽文,但又不完全是。
立意上升,荔枝成為引導思考社會現實的意象
影片的最高潮,也是荔枝讓整個議題有了升華。
壹騎紅塵妃子笑,“壹騎紅塵”並不浪漫,背後是為了完成任務,層層加壓,毀壞荔枝林,跑死無數馬,頂住權力斗爭刻意制造的意外事件,最後只有那壹匹馬到了長安。
所謂“妃子笑”,妃子也沒有笑,並不是貴妃非得吃這個荔枝,最後她也只是出手觸碰便又收回,因為有更重要的社交活動,她必須端莊地迎接並表態。
位極人臣的右相楊國忠輕飄飄地表示:這荔枝也就那麼回事吧。
那壹盤人命關天的荔枝,在眾多擺盤精致的美食中,是那樣落寞,卻又紅得顯眼。
在荔枝的背後,是人不同的情感,並且展現的多是普通人的善意,這是影片最升華的地方。
楊國忠輕松壹句話便可調動全國之力運送荔枝,李善德仍在考慮流程合理性,他只認為好笑,因為制度從來不是給掌權者設計的,還需要講流程豈不可笑。這讓李善德前期頂著壓迫的努力完全成為壹種笑話。
而與之相對的是,小吏李善德通過荔枝獲得賞識,卻不忍面對這背後為百姓增加的疾苦,選擇反抗。
小商人顧念朋友情誼,即便要違反流程,也鼎力相助。
被販賣的奴仆第壹次在李善德這裡感受到作為人的尊嚴,豁出壹切也要保護李善德的安全。
種植荔枝的嶺南峒人對待荔枝樹像家人壹樣,對來外來的人也是先交朋友,不談生意。以及李善德的家人朋友,也在真心支持著他。
最後,安史之亂顛覆了權力,善良的人在荔枝林裡有著平靜的生活。在長安安居樂業的理想破滅,卻也獲得另壹種重生。這何嘗不是對善意的回報。
對善意的堅持,對正義的永不放棄,也是我們普通人對抗世界的武器。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點擊右下角「?推薦」鼓勵巴塞君-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