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3 | 来源: 央视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更紧迫的挑战
在禁令之外,AD患者家属对于手术的渴望和期待,更值得关注。
“在世界范围内,AD的治疗手段都相对有限。”据燕江陵介绍,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美金刚)和非药物治疗(如认知功能训练、心理干预等),效果有限,个体差异大,无法做到“立竿见影”。而新上市的靶向药,如仑卡奈单抗和多奈单抗,短期观察效果较好,但治疗仅对轻症患者,且未纳入医保,年治疗费用在20万元左右,价格不菲。
“A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所有的治疗都只能延缓病情进展,无法逆转或根治。”加上它发病隐匿,潜伏期长,因此预防从轻微认知障碍进展到痴呆是解决病症的有效途径。据浙江省某大型三甲医院院长王明德(化名)介绍,如果及早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预防或延迟约40%的痴呆发生。
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然而,当前我国老年期痴呆筛查体系尚不健全。根据一项针对北京、西安、上海、成都四地区患者卫生保健现状调查显示,痴呆漏诊率为73.1%,仅有2.0%的痴呆患者接受抗痴呆药物治疗,且疗效甚微。
首先,公众对疾病认识有待提升。根据2022年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发布的调查,我国AD人群总知晓率已达95.9%,但因自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而主动去医院就诊的比例仅12.9%。
“现在很多老人没有子女在身边,没人注意到他记忆力衰退等早期症状;或者子女注意到了,也会觉得‘年纪大了记忆不好很正常’,没有引起重视。”燕江陵发现,不少老人来医院就诊时已经处于疾病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
图源: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其次,基层早期筛查和治疗能力不足。全国医疗系统未普遍设置认知门诊,非精神专科医院对老年期痴呆识别诊断能力不足。“目前全国开设的记忆门诊超660个,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王明德估算,瑞士800万人口拥有39个记忆门诊,我国若要达到同样的密度则需要6338个记忆门诊。
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尚不具备治疗条件。据燕江陵观察,我国老年期痴呆治疗和康复服务主要由大型综合医院神经科、老年病科及精神病科等专科医生提供,二级医院普遍缺乏认知障碍专科门诊。“不典型病例用到的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很多基层医院没有这个设备。”
此外,护理资源严重欠缺。当前,我国约70%的痴呆患者在家中养老,以配偶或子女等家庭成员提供无偿的非正式照护为主,养老机构、社区医院提供的照护资源非常有限。截至2023年三季度,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40万个、床位820.6万张,而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万。-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