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4 | 來源: 文史重讀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如果要問全球哪裡人口密度最高,東非高原維多利亞湖中的米金戈島絕對會名列前茅。這座小島面積僅約2000平方米,依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島上約有1000名居民。島上配套設施包括肆家酒吧、若幹妓院和壹家藥店,盡管空間極為有限,卻依舊熱鬧非凡。
我們可以做壹個直觀對比:標准的足球場面積為7140平方米,而米金戈島的面積還不到其叁分之壹。
換句話說,1000人聚集在這個比壹個足球場小得多的地方,人均占地僅約2平方米,連壹張寬約1.2米的單人床都比這大。
這讓該島的人口密度高達驚人的50萬人每平方公裡。參考中經數據,2020年北京的人口密度為1334人/平方公裡,米金戈島的密度是北京的375倍。若北京擁有同樣的密度,其人口將達到82億之多。
由於人口密集,整個米金戈島幾乎沒有什麼植被,滿目皆是簡陋的鐵皮小屋。房屋之間幾乎緊貼著,僅有壹條狹窄的通道。許多人甚至只能蜷縮著身體睡覺,生活條件異常擁擠。島附近還有兩座面積較大的島嶼——距米金戈島東面約200米的烏戈島和南面2公裡處的金字塔島。然而,這兩座島無人居住,環境荒涼,毫無生命跡象。
那麼,為什麼島上的居民不選擇遷移到這兩座較大的島嶼,反而擁擠在面積最小的米金戈島上呢?要解答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米金戈島所處的維多利亞湖。
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贰大淡水湖,僅次於北美伍大湖之壹的蘇必利爾湖,也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是尼羅河的重要水源。該湖大部分位於坦桑尼亞和烏幹達境內,部分歸屬於肯尼亞。
維多利亞湖原生態良好,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直到20世紀50年代,尼羅河鱸魚被引入湖中,生態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尼羅河鱸魚屬於硬骨魚綱鱸形目,性格凶猛,是頂級掠食者之壹。它以魚類(甚至同類)、甲殼類和昆蟲為食,成年體長可達2米,平均體長在1.2米左右,體重最高可達200公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其列為全球100種最具危害的入侵物種之壹。
引入後,尼羅河鱸魚迅速成為維多利亞湖的主要大型掠食者,導致許多本地魚類數量銳減甚至滅絕。盡管生態受損,尼羅河鱸魚的商業價值卻大幅提升。歐盟和亞洲市場對其需求激增,價格不斷上漲,捕撈鱸魚成為許多當地人謀生的最佳選擇,遠勝於傳統的農業或工廠工作。因此,大量漁民聚集在米金戈島,迅速推動了島上人口的增長。
至於為什麼不去烏戈島或金字塔島,當地居民普遍相信那兩座島上有惡靈出沒,傳言若踏上這些島嶼將遭遇不測,甚至喪命。因此,這兩座島長期荒無人煙,所有人都選擇扎堆在米金戈島上。
米金戈島的歸屬權也充滿爭議。肯尼亞聲稱該島最早的居民是來自肯尼亞的漁民,因此該島屬於肯尼亞。烏幹達則堅持島上最初無人居住,後來烏幹達漁民才定居,島嶼歸屬誰先定居則歸誰所有。雙方矛盾激烈,烏幹達和肯尼亞警方多次占領該島,爭端升級,甚至在2009年爆發了非洲歷史上被稱為“最小的戰爭”的沖突。
為何雙方如此執著於這座小島?核心原因還是尼羅河鱸魚帶來的經濟利益。米金戈島的漁業貿易額龐大,成為兩國重要的稅收來源,雙方均不願輕易放棄這塊“肥肉”。經過多輪談判,2018年兩國達成協議,共同對該島征稅並實施聯合管理。
盡管此舉影響了漁民的收入,但也帶來了安全保障。當地水域曾頻繁出現海盜,搶劫漁民甚至威脅生命。兩國派遣警力駐守後,水域安全大幅提升,極大改善了漁民的工作環境。
然而,米金戈島仍面臨嚴峻挑戰。大量漁民蜂擁捕撈尼羅河鱸魚,導致種群未能泛濫,反而瀕臨被過度捕撈的危機。不少漁民非法捕撈尚未成年的幼魚(體長不足50厘米),使得尼羅河鱸魚的數量驟減,種群健康受到了嚴重威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