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4 | 來源: 文史重讀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引入後,尼羅河鱸魚迅速成為維多利亞湖的主要大型掠食者,導致許多本地魚類數量銳減甚至滅絕。盡管生態受損,尼羅河鱸魚的商業價值卻大幅提升。歐盟和亞洲市場對其需求激增,價格不斷上漲,捕撈鱸魚成為許多當地人謀生的最佳選擇,遠勝於傳統的農業或工廠工作。因此,大量漁民聚集在米金戈島,迅速推動了島上人口的增長。
至於為什麼不去烏戈島或金字塔島,當地居民普遍相信那兩座島上有惡靈出沒,傳言若踏上這些島嶼將遭遇不測,甚至喪命。因此,這兩座島長期荒無人煙,所有人都選擇扎堆在米金戈島上。
米金戈島的歸屬權也充滿爭議。肯尼亞聲稱該島最早的居民是來自肯尼亞的漁民,因此該島屬於肯尼亞。烏幹達則堅持島上最初無人居住,後來烏幹達漁民才定居,島嶼歸屬誰先定居則歸誰所有。雙方矛盾激烈,烏幹達和肯尼亞警方多次占領該島,爭端升級,甚至在2009年爆發了非洲歷史上被稱為“最小的戰爭”的沖突。
為何雙方如此執著於這座小島?核心原因還是尼羅河鱸魚帶來的經濟利益。米金戈島的漁業貿易額龐大,成為兩國重要的稅收來源,雙方均不願輕易放棄這塊“肥肉”。經過多輪談判,2018年兩國達成協議,共同對該島征稅並實施聯合管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