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14 | News by: 看中国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中美博弈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江峰强调,越南作为转口贸易的主要中转站,近年来大量进口中国零件与半成品,加工后出口美国。川普对越南的20%基准关税和40%转运货品关税,迫使越南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方伟进一步指出,川普的关税策略不仅针对中国商品,还通过提高对转运国的惩罚性关税,迫使东盟国家重新评估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他认为,川普的“供应链外交”是一场“全球经济战”,旨在将中国制造业孤立于国际供应链之外,迫使外资制造商转向美国、印度或其他非中国地区。
王毅与卢比奥的吉隆坡会面:外交博弈的缩影
1.王毅的“外交自爆”与中共困境
2025年7月2日,王毅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的会谈中,公开表示“中国不希望俄罗斯在乌克兰失败”,引发欧洲外交圈震惊。江峰认为,这不是简单的口误,而是中共内部战略焦虑的暴露。中共长期以“中立调停者”自居,试图在俄乌战争中两边讨好,但王毅的言论直接暴露了其支持俄罗斯的立场,打破了外交模糊空间。方伟补充,这一失言导致欧盟对中共的信任崩溃,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公开批评中国加剧欧洲不稳定,中欧建交50周年峰会因此缩短,商界会面取消。
方伟分析,王毅的失言反映了中共外交系统的内部混乱。他指出,中共宣传部门对这一事件的报道极为低调,仅发布简短声明,显示中宣部甚至中央高层无法迅速拍板如何处理。这一“字越少,事越大”的现象,表明王毅的言论可能触及了中共高层的敏感神经,或与内部权力斗争有关。
2.吉隆坡会面的火药味
王毅与卢比奥在吉隆坡的东盟外长会议后的会面,是中美外交从“冰冻期”走向“缓解期”的标志性事件。杜文指出,自川普上任以来,王毅多次试图与卢比奥会面未果,尤其是在慕尼黑安全峰会和联合国会议上,卢比奥因不满王毅的傲慢态度(如“好自为之”言论)而拒绝会面。方伟进一步揭示,卢比奥对王毅的个人反感源于其对共产主义的深刻认识。卢比奥成长于迈阿密的古巴社区,深受反共文化影响,其外公的经历让他对共产主义的危害有切身认知,这使他在与王毅的交锋中立场强硬。
方伟强调,吉隆坡会面表面上“积极、务实、建设性”,但实际上双方“各说各话”,未达成实质共识。中方声明重申“将两国元首共识转化为具体政策”,要求美方“以理性态度看待中国”;卢比奥则强调“保持沟通渠道畅通”。方伟认为,这种模糊措辞表明双方谈判未果,仅维持表面和谐。他推测,会谈气氛极为火爆,双方可能在关税、芬太尼、转口贸易等议题上激烈交锋,但碍于外交礼节,未公开翻脸。
方伟特别提到,卢比奥的强硬底气来自川普的全力支持。作为川普政府中最了解共产主义的国务卿,卢比奥在会谈中可能毫不退让,甚至压制了王毅的气势。他认为,这次会面并非为习近平与川普的会面铺路,而是双方在试探底线,为后续谈判保留空间。然而,卢比奥的强硬姿态和川普的关税压力,让中共在谈判中处于被动。
3 习近平的低调与内部权力动态
江峰与杜文提到,习近平在国际舞台上的低调(如缺席金砖峰会、选择国内低调考察)显示中共内部权力重组的迹象。方伟进一步分析,习近平正面临国内对其外交政策失败的批评,特别是与美国关系的恶化。吉隆坡会面后,中共高层对是否与川普会面犹豫不决。方伟认为,习近平若访美,可能试图通过签署象征性协议(如打击芬太尼)来缓解国内压力,但川普的强硬态度(特别是对关税的坚持)让这种可能性充满风险。方伟预测,即使习近平访美,川普也不会轻易让步,任何协议都将是“面子工程”,难以改变中美对抗的格局。
稀土外交与中共的战略掣肘
杜文提到,中国的稀土管制是当前国际关注的焦点。稀土作为航天、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关键资源,长期被中共作为战略筹码。然而,美国已加大本土稀土开采,计划十年内实现自给自足,打破中国的垄断。方伟补充,中共的稀土优势来自国家补贴、低成本生产和宽松的环境政策,但这一模式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且未能转化为技术优势。他认为,中共试图通过稀土控制全球供应链,但随着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反制,这一策略正面临失败。
方伟进一步指出,中共的倾销模式(如小包裹海啸冲击比利时)正在引发全球反弹。比利时港口因中国小包裹激增(每日300万件,97%来自中国)而瘫痪,迫使欧盟考虑加征关税。这种倾销不仅冲击当地零售业,还引发对中国制造的普遍抵制,显示中共的经济模式正在失去可持续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