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14 | News by: 新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图/《24小时健身房》)
健身的概念,也不局限于在健身房撸铁、跑步等传统项目。
在午休时间,都市白领带着瑜伽垫来到CBD的草坪上,不理会过路人的目光,伸展肢体,扫清工作的疲惫;力量举、比基尼健美等项目,凭借健身赛道上的头部博主的亮眼表现,闯进了人们的视野;体育类综艺《体能之巅》《我可以47》的出现,让CrossFit这类注重全方位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开始流行起来;以模拟动物形态为主,结合了瑜伽、霹雳舞、体操等元素,动物流这种小众的自重训练方式,也靠着《热辣滚烫》里贾玲的几个训练镜头受到更多关注;原本下了班后根本不想社交的年轻人,却会因为飞盘、骑行等运动,结识新的运动搭子。
(图/《热辣滚烫》)
踏进健身圈的健身人士,把自己的食谱也纳入了训练计划的一环。把去皮的鸡胸肉用简单的烹饪方式加热,就是健身人眼里最完美的蛋白质。除此之外,强调摄入高脂肪、极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为特点的生酮饮食,让人毫无顾忌地吃食物的“脏增肌”……各式各样的饮食方式让刚入圈的人眼花缭乱。
从“刘畊宏女孩”到“帕梅拉信徒”,从有氧心率到体脂率,从马甲线到下颌线,我们又容易走向另一个方向:一边高呼“自律给我自由”,一边陷入“不练即堕落”的焦虑;一边贪恋运动带来的多巴胺快感,一边为健身装备、私教课、补剂疯狂买单;一边严苛地计算每日的摄入与消耗,一边为忍不住多吃的那一口饭深深忏悔。
人们从“不健身的焦虑”,走到了“健身的焦虑”。
越健身越“虚”,哪里出了错?
在快速升温的健身产业中,我们看到,在“自律给我自由”的这句励志口号背后,燃烧的不仅是人们的脂肪。
现代人因久坐、伏案工作引起的高低肩、翼状肩胛等体态问题,在一些教练和机构的说法中,被判为必须立即改善的“不治之症”。人们听着那些不了解的肌肉名词,焦虑地买下了24节起步的私教课程。氮泵、肌酸、蛋白粉等补剂成为健身人士的增肌伴侣——健身之前只关心商品价格,健身之后,拿到补剂就开始研究配料表、查阅科普文章,分辨一水肌酸和锌镁肌酸之间的区别。从筋膜球到护膝,从腰带到硬拉鞋……不确定能坚持多久,但买的设备比谁都齐全。
每年满是标红的体检报告和社交媒体上别人的完美身材,点燃了人们的健身热情。但等他们纷纷扎进健身圈后才发现,这一行的水,比人们想象中的更深。-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