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15 | News by: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这样的问题在利弗和他的同事们那里不断地出现。有些情况甚至严重到让一些患者病情加重到不得不接受心脏移植。最终,克利夫兰诊所的医生和药剂师们不得已建立了一个黑名单,避免让患者们使用来自某些生产商的可疑药品。这些药品,都是仿制药。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使用仿制药无效的患者换上品牌药物之后,病情就立刻得到了好转。
仿制药,究竟有什么问题?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剧照。
仿制药登上历史舞台
仿制药究竟是穷人的救命稻草,还是钻了空子大赚利润的黑心商人偷窃专利的结果?它究竟是怎么来的?作者埃班在书里细致梳理了仿制药出现、并登上历史舞台的过程。
1982年,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命名了一种新的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也就是今天人们熟知的艾滋病。美国科学家首先在西海岸的男同性恋群体中发现这种病症,最终把元凶锁定为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不到十年,这种疾病就开始在各处肆虐,非洲是重灾区。在非洲的几个国家,甚至有高达1/4的人口被感染。截至今年,已有近9000万非洲人死于艾滋病。
1991年时,全世界只有一家公司可以生产延缓艾滋病发病的药物:宝来威康。每个使用他们生产的药物的患者,一年所要承担的费用则高达800美元。印度的一家制药公司西普拉拿到了由一家政府实验室开发出的药物——其有效成分与宝来威康公司的产品一样:齐多夫定。西普拉把它投放到市场上,价格只有国际价格的十分之一,约两美元。但是这个价格依然远高于印度人可以承受的范围。西普拉去向印度政府询问,能否分发这种药物,结果意外地被断然拒绝。理由是政府的经费只够检查和预防,没有治疗疾病的足够预算。失望的西普拉公司只好将20万片胶囊全部丢弃。-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