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15 | News by: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第三年——1962年年底,一组美国药监局调查员开会制定了这些规范的初稿,确立了“药物加工、包装和存储”几个环节的关键标准。每个关键步骤都需要有一名专业人士负责。工人们必须详细记录批次生产记录,其中还要包含总配方的拷贝文件及每个生产步骤的资料。法规甫一实施,生产商们就召回了很多产品。1968年,药监局发动了为期三年的密集执法。调查人员可以不通知受调查对象公司,突然出现在他们门口,并且就地办公——有时驻扎可以长达一年。其间调查活动必须受到法律保护不被干扰。这次行动,开始了美国药监局的当代视察项目。
数十年过去,FDA不断扩展其监管范围。以其高度的专业性、标准化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样板。
对于仿制药,FDA主要会就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审查: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以及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证据。所谓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简单说就是看药物在血液里的最大浓度、到达浓度峰值时间以及身体整体吸收了多少有效药物。有了这些数据,还要有生物等效性数据,证明患者在吃了仿制药之后,身体吸收的和品牌药物一样多,治疗效果一样好。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剧照。
仿制药的巨大隐患:
巨头兰伯西的倒下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前文所述的仿制药的出现,FDA的业务开始向海外转移——该机构必须开始监管美国境外的生产企业。2005年,美国药监局监管的海外厂家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本土企业数目。直接进行突击检查肯定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到海外去监管要耗费大量的资源。2002年到2009年之间,需要FDA监管的海外工厂数量一下子从500家左右猛增到3000多家。6倍的工作量增长却没有相应的资源配置。海外企业的数量之庞大导致所要处理的案件数积压很多,这导致临时突击上门变得非常困难。于是事实上,药监局只能采取提前通知、让对方做好准备的办法。当然,这背后也有外交上的考量。
但是,大量的境外监管慢慢让FDA力不从心了。
印度历史上曾经存在一个颇具规模的制药企业,兰伯西。今天这个品牌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兰伯西命运的起伏,就恰好展现了仿制药品质监管的困难。
兰伯西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印度仿制药企业。它于1961年由辛格家族创立。它的第一个成功案例是1968年仿制了罗氏制药公司的安定。家族企业的继承人帕温德在20世纪60年代从密歇根大学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归来,为家族带来了现代科学的技能和国际视野。1995年,兰伯西成为首家获得FDA批准在美国市场生产药物的印度制药企业。帕温德病逝之后,他的儿子马尔文德获得了公司所有权。他从低阶职位做起,负责给乡村医生和药剂师打电话销售产品。接受过良好西方教育(杜克大学商学院毕业)的马尔文德上升很快,最终成为公司的掌舵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