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15 | News by: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仿制药的明天
兰伯西事件过后,FDA成为众矢之的。在国会和舆论的压力下,FDA痛定思痛,进行了许多举措上的改进。
首先被提及的就是加强监管的力度。在2002年前后,FDA每年只能检查大约100家海外企业。但是在2009年,全球化给FDA带来了3000多家需要监管的海外对象,而同时,FDA可以使用的资源却没有提升。2012年FDA引入了一种新的策略,不再假设一切企业都需要不定期检查,而是通过《FDA安全与创新法案》,将基于数据的风险模型写入法条,按照风险程度决定检查的优先级。但是,不难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欺诈依然存在,抓到硕鼠依然受限于FDA有限的可用资源。
FDA也曾经在内部讨论过是否对海外药厂进行无预先通知的突击检查。但是由于FDA在海外没有司法管辖权,碍于国际外交和安全的原因,该想法一直无法落地。FDA只能通过与企业所在国的主管机构的合作加强对企业的监督。
但是药监局也的确在某些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改变。比如在兰伯西事件之后,FDA开始加强对实验数据源头的核查,避免隐藏或者篡改关键数据。
《我不是药神》剧照。
2025年1月,美国迎来了重返白宫的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特朗普以减少开支为由对联邦机构进行大规模裁员的过程中,FDA也未能幸免。4月1日,卫生部(包括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雇员接到裁员通知。据报道,FDA约有3,500名员工被解雇,占其总员工数的20%。裁员对象涵盖药品审批、疫苗监管、食品安全和电子烟监管等关键岗位的科学家和审查员。
特朗普政府批评FDA在药品和疫苗审批方面效率低下,推动对审批流程进行改革,旨在加快新药和医疗产品的上市速度。然而,专家指出,这种加速可能会影响审批质量,增加潜在的安全风险。这一举措引发了对FDA监管能力和公共卫生应对能力的广泛担忧。
仿制药的出现,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仿制药的出现,的确为许多无法承担昂贵价格的患者带来了希望,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但它也同时带来了与全球化不可分割的监管困境。在今天这个无论是地缘政治还是经济都充满变数的时代,仿制药的明天是怎样的一幅图景?-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