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5 | 來源: BBC中文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香港 | 字體: 小 中 大
目前,JACOMAX仍有叁家分店。現在回頭看,Celine覺得做餐飲業能夠“反復試錯”(Trial and Error)是壹個很重要的過程——店家從中學習,感知市場的需要,捉緊自己的定位。
只是香港越來越沒有試錯的土壤。“你都還沒有時間去想思考(創新),就已經要想辦法交到下個月的租金,不然就生存不了。”
同樣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JACOMAX面對客人流失的狀況變嚴重。Celine笑言,這兩年看了“壹整個書櫃”的書,全部有關“如何營商”。
2024年暑假開始,贰人在將軍澳的分店開設兒童披薩班。他們把食物變成壹種體驗,令人們付出的錢增加價值,“對這些家庭來說,著眼點再不是價錢,而是壹種價值。”
除此之外,Jacopo說,在網絡發達的世代,要留住客人,最重要的是“能見度”,“你必須出名,你必須受歡迎,如果你受歡迎,你就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去年開始,Jacopo開了自己的YouTube頻道,和其他內容創作者合作,多拍壹些實測餐廳影片。他希望積存壹定知名度,可以引流到自己餐廳,刺激生意。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香港餐飲機構數目自2020年疫情急跌。
香港還是“美食天堂”嗎?
今年9月,“權發小廚”第伍間分店即將開幕,Kitty正忙著籌備。她慶幸自己能行業中穩紥地留下來,但強調成功並非僥幸。
這些年來,權發不斷調整運營。雖然“兩餸”飯是便宜之選,但為了讓食客感到體面,Kitty特意把店面裝修得明亮新穎、仔細挑選過飯盒的款式,菜單也有定期更新。
Kitty說,“現在我還沒死,還在擴張,為什麼呢?是因為我們有進步。”
但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說,香港飲食業似乎停滯不前。事實上,香港素有“美食天堂”的稱號,但近年這稱號已經甚少再被提起。
今年年初,有立法會議員倡議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美食之都”的稱號,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局長羅淑佩表示,政府會參考其他城市再研究。
“有時候名號不是你自己說就有的,是以前累積回來的,”研究香港飲食文化多年的蕭欣浩沒好氣地說。
疫情復常後,他坦言曾到深圳消費。對比兩地,他感覺香港的問題,在於飲食文化從來沒有進步過:“大家只停留在做生意,我們沒有去做宣傳、沒有做品牌。”
他提到內地茶飲品牌“霸王茶姬”把傳統文化放進茶飲中,打造好品牌,就成功打出外面的市場。今年4月,“霸王茶姬”在美國上市,成為中國茶飲登陸納斯達克的第壹股。
“但你有沒有想到,香港有什麼品牌是有故事?”蕭欣浩反問。他說,在90年代香港發展比內地快,“經濟好,飲食好,但沒有進步”。現在輪到廣州、深圳冒起,美食品牌發展得如火如荼,但香港卻仍沒找到自己的方向。
“人人和平”老板許先生認同這種說法。他說,香港餐飲業大部份的老板都很短視,人們缺乏品牌意識。
“他們覺得開了壹間店,第壹年就是要回本,第贰年能賺錢,但到虧錢我就關了。”
許先生說,香港社會的揾快錢文化,令做生意的人不會去思考,“如果沒有錢賺,是不是應該改變某些東西,迎合市場。”
他記得,“人人和平”在開店的第壹年,店內主打用西班牙黑毛豬做的叉燒,已經獲得旅游發展局推薦,知名度在穩度上升。2019年前,曾有壹間大型品牌想要收購“人人和平”,雖然事件後來因為社運而擱置,但許先生說,事件令他“醒覺”:“品牌是真的有價值。”-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