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5 | 來源: 大紀元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資料照片)
養老金普漲加劇不公 體制內外與城鄉差距的鴻溝
民間爭議的焦點還在於,這種按比例上調的方式,反而拉大了不同群體間的養老金差距。例如農民基礎養老金僅100~300元/月,上調後實際增加2~6元(人民幣,下同),被網友嘲諷“喜提叁個雞蛋”;而城市退休人員,特別是基數較高的體制內職工(如上海91歲教師月領9000元),實際增長可達百元以上,足夠“多買壹只雞”或“加個雞腿”。近日,“有的退休老人每月可多買壹只雞,有的可加個雞腿,但更多的城鄉低收入老人,喜提叁個雞蛋”的話題上了熱搜。
博主“風流雜談”分析指出,這種分配上的“不公”源於兩方面:
地方操作空間:官方文件“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相結合”的模糊定義,給予地方政府在具體執行中“做文章”的空間。他比喻為“中央請客,大家敞開吃,可到了地方,長勺者多舀肥肉,分菜者只澆點湯”,這種分配方式的彈性和潛在的不透明性,極易引發民眾對公平性的猜忌。
根深蒂固的“雙軌制”:中國長期存在的養老“雙軌制”(體制內機關事業單位與體制外企業)導致的巨大養老金差距,是民眾心理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機關退休的“張大爺”月領1萬元增200元,而工廠退休的“李師傅”月領3000元增60元,原本7000元的差距在“普漲”後反而擴大到7100元,讓體制外的群體感到“心寒”。
這種制度性的不公,正深刻影響著社會的價值取向,導致“考公熱”盛行,年輕人寧願湧向“編制”尋求穩定,而非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經濟中奮斗。
養老金池子面臨“挪用”黑洞與信任危機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在壹些財政狀況惡化的地方,已出現違規挪用養老金的案例。中共國家審計署近期公布的年度審計報告披露:
去年有13個省份將406.26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及相關民生資金,挪用於“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叁保”)支出或償還政府債務。
在25個省份,有2.83萬人通過偽造病歷、篡改檔案等手段,騙領養老金5.19億元。其中,山西蒲縣疾控中心壹職工“1歲工作、22歲退休”的荒誕案例,通過層層審核,竟違規領取養老金累計69萬元,同時還在新單位工作取酬。
這些觸目驚心的挪用與騙保案例,加劇了年輕人對養老金池子未來是否會“耗盡”(預測2035年可能耗盡)的擔憂。微博會員“不吃辣椒不蘸醬”就表達了普遍心聲:“看到挪用養老金幾百億,我真的非常擔心我交出去的養老金……”這種邏輯矛盾——自己每月繳納高額社保供養他人父母,而自己的父母卻可能僅領取微薄養老金——正在導致年輕人斷繳社保的比例上升,加劇了對體制的不信任。
改革雙軌制才能解根本之憂
博主“風流雜談”總結,養老金上漲2%的政策,牽扯出的是公平焦慮、生存壓力、代際矛盾和身份鴻溝。它像壹面叁棱鏡,折射出社會轉型期的種種“光怪陸離”:對退休老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對年輕人是“對未來的透支”,對體制內是“錦上添花”,對企業員工和農民則是“杯水車薪”。
他強調,要想真正解決問題,僅在漲幅百分比上做文章已是“揚湯止沸”。關鍵在於如何將養老“雙軌制”並成壹條軌道,如何讓養老金的池子能持續蓄水。唯有實現無論身份如何,大家都能在相對公平的體系裡憑貢獻積累晚年保障,人心才能順暢平和,社會才能實現真正的安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