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15 | News by: 虎嗅APP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对于这一代电竞学生来说,梦想的入口并不在讲台上,而是在街口那家网吧里。
玻璃门推开,烟味混着泡面味飘出来,键盘声密集得像雨点落在铁皮上。最靠墙的位置往往被几个“常驻大神”占着,耳机挂在脖子上,键鼠声从来没停过。他们有时是附近职校的学生,有时是刚离职的工地小工,凌晨四点还在打游戏中的排位赛,“嘴里喊着打上钻石段位就睡,但几乎没有人真正离开。”
网吧的机器屏幕永远是高亮状态,最火的直播窗口旁边挂着的弹幕也永远充满鸡血:“看他怎么一挑四!”“这才是野王!”没有人关心他是谁,只要操作流畅、话语狠辣,就有人愿意围观。
有人直播自己,也有人直播他人的直播,流量时代的循环套利,每天都在网吧悄然发生。网吧,是很多行业最早的触点。
还有些人,是一批连发型都还保留着杀马特遗风的青年,头发染得浅黄或紫红,额前垂着两撮,耳朵上挂着黑色耳钉。他们很多人没读完高中,有的已经做过几份工,进过厂也离过厂。现在他们坐在这里,像是等一个更合理的身份解释自己的滞留。
从这些人中走出的少年,在游戏的社会中早已有一席之地,他们在学校中往往也保留着自己的学籍,进入电竞专业后,带着被直播、弹幕、排行榜、MVP点数教会的经验,带着“我打得不比他差”的信念,把梦想寄托在一个还来不及怀疑的路径上。
但等到真正穿上校服、进到电脑教室时才发现,这条路并不通向台前。“课程表上是赛事运营、传播理论、短视频剪辑和解说分析,每天练习对局的时间,只有一两节。”
他们以为进入了训练营,却发现自己进的是一场难以命名的实验班。
而这个行业,也没有他们想象中热烈,岗位有限,路径不清,明星选手的故事越来越少被提起,青训营进人多、出人少。他们原本以为,这是一条可以逆转命运的通道,后来才明白,它更像是一片不稳定的地基,一阵风就能改变方向。
很多人在四年后才能真正明白,这似乎是一条不够清晰的路径,一个时常熄火的行业。
他们出生在电竞从灰色边缘走向舞台中央的年代,却很可能成了这个行业泡沫初破时,最早体会下坠的那批人。
他们相信过电竞,也被电竞教育正规化的承诺所吸引。他们的青春不在讲台上,不在图书馆,而是压在几十局对抗里,在每一个毫秒级的操作窗口中。
这些年轻人,真的曾以为自己会成为舞台中间站着的那个人。
二、选择电竞,就像选了条不归路
伍俊平第一次听说“电竞专业”这个词,是在高三的十一月。他的班主任带着他去见了副校长,对方把一张简章摊在办公桌上,顶头两个字写着:电竞。
他站在办公室里看了很久,不知道该问什么,他平时成绩在班里中下,擅长的只有《英雄联盟》。放学回家路上会绕去网吧,花五块钱坐两个小时,喝大桶的冰镇红茶或可乐,因为便宜,省下来的钱,可以一边排位一边看直播回放。
他打得最多的是打野位,擅长控节奏,队里人说他开团果断。有时候凌晨一点还在贴吧发教学帖,截图标出蹲草丛的位置,“等ADC走位靠前一格就能收掉。”也有人私信他要出装思路,他觉得自己或许也算个“懂行的”。
他去过一次当地的半职业战队试训,早上坐公交进城,在一个小区民房里打了三局训练赛,最后教练说:“你操作还行,就是节奏慢了点。”那天他回家晚了两小时,爸妈没说什么,他自己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一直在回放第三局团战的失误。他想,如果手速能再快一些,也许能打出优势。
他就是在这样的自我调试里,慢慢爱上了电竞。他觉得游戏里自己比在教室里更清醒,知道该往哪走,知道什么时候出手。可那次试训失败后,他开始意识到,操作和反应,是一种拼不过年纪的东西。
再之后,他删了那个贴吧号,有人在私信里问他还更不更新,他没回。他没有说自己其实还在玩,只是不敢再讲了。
但老师的话似乎又给伍俊平带来了些许安慰,老师说他文化课可能考不上本科,这个专业走艺考路线,有特长就可以。
那天从办公室出来之后,他开始搜电竞专业的信息。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南京传媒学院、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重庆传媒学院,这些名字不断在手机屏幕上刷过。招收条件简单,有的是校考面试,有的看游戏段位,有的只需要提交一段自我介绍的视频。-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