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6 | 来源: 果壳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炒米饭也可能会变身“致命杀手”丨微博@央视财经
之前广东有人将前些天冷藏的米饭做成炒饭吃,结果饭后不久便出现了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检查发现是由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这种食物中毒也被称为“炒饭综合征(Fried rice syndrome)”。
这类疾病的罪魁祸首——蜡样芽孢杆菌,它普遍存在于水、空气、土壤以及各种食物中。夏季气温较高,细菌活动频繁,在此期间食物(尤其是米饭类食物)更可能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因此,蜡样芽胞杆菌中毒事件常发生在夏、秋季(6~10月)。
蜡样芽孢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释放两种毒素——呕吐毒素和腹泻型肠毒素。其中呕吐毒素需在126℃的高温下加热90分钟才能消除。所以即使你将剩饭煮熟食用可能也无法彻底去除毒素,仍可能发生食物中毒。
剩饭保存不当,例如未及时放入冰箱、放置在室温下且放置时间较长,就容易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并在繁殖过程中产生毒素。而且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食物外观通常无明显变化,看不到腐败变质迹象,因此难以用肉眼判断是否受到污染。要预防蜡样芽胞杆菌中毒,关键在于妥善保存食物。
保命指南:避免将食物长时间放置在高温环境中,特别是剩饭和其他易滋生细菌的食物,最好现做现吃。吃不完的米饭,建议使用密封容器放冰箱冷藏保持,放在室温下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河粉/发酵米面,警惕椰毒假单胞菌
不少地区有食用河粉、凉皮、粿条的习俗。在此特别提醒,夏季气温高,务必警惕椰毒假单胞菌(也叫椰酵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cocovenenans )的污染问题。
湿米粉(例如粿条、河粉、凉皮、肠粉、陈村粉、米线、濑粉),在高温潮湿环境下,极易受到椰毒假单胞菌的侵染,从而生成米酵菌酸。这是一种毒性极强的毒素,一旦食用,可能引发中毒,严重时甚至会致人死亡。
米酵菌酸作用的靶器官为肝、脑、肾等主要实质性脏器。所以,中毒后的典型症状表现为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如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严重时呕吐物呈咖啡色样)、轻微腹泻等;重症患者大多会出现肝昏迷、中枢神经麻痹,并因呼吸衰竭而丧命。
并且,目前尚无针对该毒素的特效药,病情与预后状况和摄入毒素的量息息相关,通常来说,摄入毒素越多,症状就越严重。鉴于没有特效药,中毒病例的死亡率也相当高,可达到50%!最令人恐惧的是,这种毒素极其耐热,即便煮熟了吃,毒素也不能完全消除,仍然会使人体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引发的食物中毒多见于夏、秋季节。2018年至2020年期间,广东省总计报告了5起由于食用河粉类食品引发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21人,其中9人死亡,病死率为42.9%。2020年,黑龙江鸡西市鸡东县的一户人家9人在家中聚餐时遭遇食物中毒,最终9人均丧生,原因就是食用了变质的“酸汤子”(发酵玉米粉),引发了米酵菌酸中毒。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事件丨新闻截图
保命指南:如果要购买湿米粉面的话,一定要到正规市场和超市购买,买回家没吃完的湿米粉、米线、肠粉、河粉等制品一定要冷藏储存。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夏季高温,微生物和毒素都在疯狂内卷。牢记四准则:熟透、冷藏、不侥幸、不猎奇。把这份“避雷清单”转给你爱的人,比红包更实在。-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