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6 | 來源: 紅星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留學生 | 字體: 小 中 大
靜岡湖西警署署長川島義勝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顧了案發時的基本情況。2024年2月4日晚上7點左右,宋某川告訴家人要出門和朋友見面。據壹位參與當天聚會的少年回憶,4日當晚,宋某川留宿在朋友家中,次日早上騎摩托車出去玩,回來時碰倒朋友的摩托車。宋某川因此和朋友吵了起來,壹開始只是斗嘴,隨後演變成扭打。在扭打中,宋某川不慎推倒了壹名上前勸架的女孩。
▲被撞倒的摩托車(中)
“他可能也沒注意周圍,被推倒女孩的男友因此暴怒,局面失控……在場有人聯系了加迪亞諾·馬藤真朗和堀內音夫。趕到現場後的加迪亞諾與小宋系初次見面,加迪亞諾因小宋沒有對自己使用敬語而發怒。他和堀內音夫怒吼著‘竟敢對女人動手’,把小宋塞進了後備箱。”這位少年回憶稱。
這位少年說:“他被毆打得昏迷不動。慌了神的家伙們沒測脈搏就扒光了他的衣服,只留下內褲,把他扔進了濱名湖。”兩名被告人用智能手機拍攝了這壹過程,並在庭審中成為證據。
屍檢報告顯示,宋某川遺體有44處傷痕。而被告人堀內音夫的辯護方稱,大部分是加迪亞諾用玻璃瓶和拾字扳手造成的。
在日外籍少年團體引關注:
“沒有歸屬感,是個獨特的群體”
宋某川遭受暴力致死事件,也引發了日本社會對外籍少年群體的關注。
據報道,本案另有包括壹名巴西籍在內的叁名17歲少年因涉嫌禁錮被捕,壹名19歲菲律賓籍女性因涉嫌銷毀暴力證據被拘。這些人員均被移送家事法庭(即家庭裁判所,是日本專門處理家事案件和少年保護案件的司法機關,屬於日本司法體系中的壹審法院),但未予起訴。
被告人加迪亞諾因案發時18歲也曾被移送家事法庭,但靜岡家事法庭濱松分院認定其“在系列犯罪中起核心作用”,決定移送檢方,其姓名也作為“特定少年”被公開。這群外籍少年因此進入公眾視野。
有調查發現,濱松站周邊早已形成獨特的“外國人社區”。在案發前壹晚宋某川參加朋友聚會的這間公寓裡,住著不同國籍的少男少女。類似的情況在整個社區都較為常見,這些不同國籍的少年們,他們每個人都能說壹口流利的日語,其中許多人的家庭聚集在此,形成了壹個獨特的社區。
宋某川的壹位朋友回憶,“宋某川白天和日本朋友玩,深夜就去外國人(社區)那邊。那些人多是菲律賓和巴西籍,年齡從拾肆歲到贰拾叁肆歲不等。很多人家境復雜,沒有歸屬感,是個獨特的群體。他們總愛拍合照稱‘家人’‘兄弟’,卻為何對他下此毒手……”
認識加迪亞諾的人則稱,他小學高年級時從菲律賓來日,名義上是投靠日本親戚,父母留在菲律賓。“當時他完全不會日語,我們常教他。沒人用異樣眼光看他或欺負他。他品行惡化是從初中畢業後開始的。雖然上了函授制高中,但白天常在濱松站周邊游蕩,那裡有很多處境相似的菲律賓人。”
和加迪亞諾以“兄弟”相稱的本案另壹名被告人堀內音夫,也有著相似的成長背景。堀內位於掛川市的老家附近居民表示:“只在小學時見過他兩叁次,他們壹家和祖父母同住。父親是日本上班族,母親應該是菲律賓人。肆年前祖父母去世後不久,聽說他們搬去了濱松市。”
據稱,這兩名有著相似背景的被告人感情很好。濱松市見過兩人的居民表示:“堀內開黑色雷克薩斯,加迪亞諾開白色雷克薩斯,都是改裝過的高底盤車,他倆常在附近兜風,亂扔煙頭、喧嘩等行為困擾著居民。”
堀內在濱松市家附近的鄰居說:“我認識堀內,他總是叼著香煙從公寓出來,然後把煙頭扔到我們店裡,也會把垃圾扔到我們店的花壇裡,為所欲為。他會猛踩油門,發出很大的噪音,真的很煩人。”-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