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16 | News by: 留学全知道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英国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母子三人的合影
在考试前,两个孩子并没有额外做准备,“当时我们的心态是随缘,能进就进。”
据两个孩子的描述,Felicity得知老大是在电脑上做测试题,内容包括英语、数学、逻辑分析等,需要额外写一篇文章并且跟老师进行面谈;老二则是读课本以及做一些简单的数学。从参加考试到拿到offer,前后只花了一周的时间。
Felicity指出,Kellett的招生是流动的,因为每年都会有小朋友去其它地方上学,这时学位就空出来。
比如,九年级的时候会有一批小朋友到英国读寄宿学校,这个时候空位就会比较多;但是,如果孩子是Reception(学前班4+)或者Year 1(5岁),学位竞争就会比较激烈,“这个阶段的孩子,我听说现在可能要排至少两年以上”,Felicity说。
在自由与托举之间
漫步在Kellett校园,英式教育的基因仍在延续。
Kellett注重学生艺术、音乐、体育的全方面培养。每天放学后,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班,孩子们或在足球场奔跑,或是在琴房弹奏......小学阶段功课不多,但到了中学阶段,不少科目每周会有作业,也有考试,但频率远低于内地学校,“学习压力也有,但不大”。
如今,女儿鲜少再提起回英国读寄宿学校的事情,“她现在已经适应得比较不错了,也交到了比较好的朋友”,Felicity为女儿的变化感到宽慰。
四年过去,英国私校在此刻变成一个越来越朦胧的影子。
自工党上台后,英国私校的学费水涨船高,“增加了20%的增值税”。Felicity与丈夫算过一笔经济账:若送两个孩子回英读寄宿学校,一个孩子每年就要多花1万英镑,加起来并不是一个小的数目。
“如果你是一块金子,你到哪都可以发光。在现在的学校,只要成绩还不错,未来也可以申请到很不错的大学,反而如果中途又转学到一所新的学校,孩子又要面临重新适应的问题,这未必是好事”,Felicity说,“而且Kellett大部分的毕业生都能去到很不错的大学,他们给学生提供的升学辅导甚至优于不少校外机构”。如果Kellett认为学生在学习的某些方面有潜力,他们还会提供额外的资源给学生“开小灶”,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两个孩子逐渐长大
至于育儿,Felicity和先生秉持的理念可以用抓大放小来概括。“只要他们在大方向上不要走歪,在小方向上面,他们可以自己做决定。他们因为有了很多的自由,反过来,他们还会去自我约束。”
Felicity举了个例子,每天晚上7:45,八岁的儿子都会很有节制地停下正在进行的娱乐活动,比如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然后自觉地去洗澡、看书,晚上8:30之前去睡觉,而且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人陪,“从小把孩子的习惯培养好后,家长就会很省心”,Felicity说。
离港的行李箱或许某天会再度打开,但教育迁徙馈赠的礼物已悄然生根:伦敦教会思辨精神,香港磨砺适应能力,而贯穿始终的,是在规则与自由间寻找平衡的智慧。
教育不是选择完美的土壤,而是让生命在任何环境都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