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6 | 來源: 生物谷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521個基因的“風暴”
那麼,短視頻成癮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分子機制?為此,研究團隊將大腦結構影像與全腦轉錄組數據相結合,試圖揭示大腦GMV變化與基因表達之間的潛在關聯。
這也意味著,短視頻成癮可能影響的是整個神經網絡系統的功能平衡,而不僅僅是某壹條通路的異常。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揭示了短視頻成癮與大腦結構和功能的改變有關,涉及多達521個基因的異常表達。而且,那些更容易感到嫉妒和進行社會比較的個體,在社交平台的對比中可能遭受挫折,從而更傾向於沉迷於刷短視頻以逃避現實。
越刷越上癮,越刷越抑郁
可見,短視頻成癮並非只是消磨時間的“小毛病”,它對大腦的物理結構和基因活動層面都造成了顯著且深遠的改變。當這些“分子級別的暴風驟雨”在大腦中持續肆虐時,其破壞力絕不會止步於神經細胞內部,它們最終必然會“登陸”到我們的心理層面,演變成實實在在的情緒困擾與精神痛苦。
清華大學健康中國研究院的研究團隊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上發表了壹項重磅研究[2],首次從縱向角度揭示了短視頻成癮與抑郁症狀之間的動態關系。研究結果相當令人警醒——不僅“越刷越抑郁”,而且“悲傷情緒”可能正是短視頻成癮與抑郁症狀之間的關鍵橋梁。
為了進壹步厘清短視頻成癮與抑郁症狀之間的關系,研究團隊構建了交叉滯後面板模型,描繪出從2021年(T1)到2022年(T2)兩個時間點之間的有向關系網絡,揭示了各個症狀之間復雜的動態聯系。
研究結果進壹步揭示,在短視頻成癮的發展過程中,“忍耐力”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所謂忍耐力,指的是個體反復產生想要刷短視頻的強烈沖動。這種沖動不僅是成癮的早期信號,還能夠顯著預測後續壹系列症狀的出現。比如,“顯著性”的增強,也就是個體的大腦時刻惦記著短視頻內容,難以集中注意力;又比如,“戒斷反應”的出現,當短時間內無法刷視頻時會感到煩躁、焦慮,甚至情緒失控。同時,這種沖動還會引發“沖突”,即短視頻使用開始幹擾到學習和生活,進而導致“復發”,形成持續的負循環。-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