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6 | 來源: 生物谷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而在抑郁症狀的發展路徑中,研究發現,最具牽引力的核心症狀是“快感缺失”。當個體逐漸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體驗不到快樂時,這種心理狀態很可能會成為抑郁情緒惡化的起點。它不僅直接關聯到後續的“悲傷情緒”,還會進壹步導致“食欲減退”等生理層面的變化。
不過,短視頻成癮和抑郁症狀並非彼此獨立的兩類問題,它們之間其實通過壹些具有“橋梁作用”的核心症狀相互關聯、相互放大。研究識別出了肆條最顯著的橋接路徑:
首先,抑郁情緒中的悲傷可以預測短視頻使用的反復發作,說明當壹個人長期處於情緒低落的狀態時,更容易反復沉迷於短視頻,以此緩解內心的不適。
其次,短視頻成癮中的沖突感,也就是刷視頻對學習或生活產生明顯幹擾的情況,會進壹步引發強烈的內疚感。
第叁,戒斷反應,即當個體短時間停止刷視頻時出現的煩躁和焦慮,會加重對日常生活的無趣體驗,最終發展為快感缺失。
最後,內疚感本身也會反過來強化對短視頻成癮的沖突體驗,讓個體更容易陷入情緒與行為的雙重困境中。
這些橋接路徑共同構成了壹條隱蔽但危險的心理通路:當情緒變得低落,人們會試圖通過刷短視頻來逃避現實;然而,這種“逃避”反過來又會破壞學習和生活節奏,帶來強烈的負面情緒和內疚感,從而進壹步加劇情緒低落,促使個體更頻繁地依賴短視頻來尋求短暫慰藉。壹環扣壹環,最終形成了壹個難以掙脫的“情緒逃避式使用”的惡性循環。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提示,“悲傷情緒”這個看似平常的情緒反應,其實是連接短視頻成癮與抑郁症狀的核心“橋梁”。許多人在面對負面情緒時,本能地打開短視頻,用“刷刷刷”來轉移注意力、尋求快感、對抗孤獨。但這種“刷來調節情緒”的方式,反而會不斷強化負面狀態,把人困在情緒泥潭中難以自拔。
該如何自救?
與其默默忍受短視頻的“吸引力法則”,不如主動出擊,給自己壹個更專注、更豐富的日常。下面這些實用策略,既能守住注意力,也能慢慢幫我們“戒斷”短視頻依賴。
1. 屏蔽噪聲,先從“關通知”開始
關閉無關緊要的推送,讓手機少壹點“叮咚”幹擾,大腦才能多壹點連貫思考的空間。
2. 定期“瘦身”,把娛樂 App 精簡到最低
每隔壹段時間清理壹次應用列表,把那些用來“消磨時間”的軟件卸載或隱藏,誘惑自然而然就少了。
3. 睡前遠離手機,讓臥室保持純粹-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