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6 | 來源: 超級暴料君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Costco | 字體: 小 中 大
回顧歷史,加拿大已經失去了很多中端百貨,如Eaton’s、Simpsons、Sears。Sears Canada在2018年正式退出市場,未能在2008年後經濟衰退和年輕人消費習慣變化中存活下來。
Winder還指出,購物中心也呈現“階級分化”:要麼像Yorkdale Mall那樣成為高端商場,要麼轉型成主打實惠的No Frills或Dollarama集中的購物地,其余的就可能被改造成公寓。
電商(尤其是亞馬遜)的快速發展,是壓垮中端零售商的另壹個關鍵因素。疫情期間,消費者習慣了上網購物、隔天到貨,對傳統門店的依賴驟減。
而像Shein、Temu等新型電商平台,也對實體中端品牌造成巨大沖擊。
再加上來自美國的零售巨頭入侵,比如Costco幾乎不靠商品賺錢,而是靠會員年費盈利,極大擠壓了本地中端商家的生存空間。
近期撤離,倒下的品牌和店鋪
根據破產監管機構數據,2025年3月,加拿大零售業破產申請數量同比增長73%,環比上漲29%。雖然4月趨於平穩,但零售業仍是整個經濟中破產風險最高的行業之壹。
除了哈德遜灣,2025年還包括眼鏡品牌Hakim Optical、服裝品牌Oak + Fort,以及旗下擁有Bootlegger、Cleo、Ricki’s的Comark Holdings,都申請了債權人保護。
Peavey Mart(農用伍金零售)、Frank and Oak(蒙特利爾品牌)也在今年關店或被轉手。
許多企業在疫情後因門店客流減少、租金負擔加重、資金鏈緊張而無法撐下去。
比如Oak + Fort近年在北美開設了26家新店,但實體店鋪成本居高不下。
為什麼這些品牌撐不過去
很多零售商的問題在於“債務太高”,比如Hudson's Bay申請破產時欠債近10億加元。
除了債務,壹些零售商也因錯失轉型機會而陷入困境。他們不願冒險轉向年輕消費群體或走平價路線,擔心失去現有顧客,結果錯失未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