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16 | News by: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聊斋:兰若寺》的改编立场值得关注。该片出品方近年来以“新神话”、“新传说”和“新文化”三个系列布局动画长片,融合了赛博朋克、工业废土等后现代美学风格吸引青年观众,而《长安三万里》则面向全年龄段观众打造了中国风“合家欢”动画电影。
中国志怪小说源远流长,其中流传度最广、艺术成就最高的,莫过于“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王冠上的明珠”《聊斋志异》。一生壮志未酬、科举屡屡落第的蒲松龄,用如椽大笔构造了一个鬼狐精怪人神共处的奇谲世界,故事出人意料、场景神奇绚丽,满纸云烟看似虚无缥缈荒诞不经,实则深情款款不离人间烟火,刺贪刺虐写尽百姓疾苦,至情至性喟叹世道人心。
《聊斋志异》全书24卷近五百个故事,名篇云集,上世纪以来改编为影视作品的亦不在少数。就改编策略而言,单篇居多,有杂糅若干篇章情节人物的,也有依托原文重新演绎的,基本着眼小说故事改编。电视剧《聊斋先生》算是另辟蹊径,叙述内容交织了蒲松龄的人生经历、文学观点和小说情节,而最近的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则更有新意,它的改编对象,是《聊斋志异》小说集本身。
蒲松龄《聊斋志异》
影片叙述主线源于书生蒲松龄投奔友人途中,突遇兵患,道阻难行,只好借宿破败的兰若寺,不想落入枯井,遇到爱讲故事的蛤蟆精灵蟾上人和乌龟精玄龟子。二精怪欲一决高下,拉书生做裁判,精彩故事由此展开。这里的“讲述”,既致敬了蒲松龄书斋“聊斋”中的“聊”字(小说故事多来源闲聊,短篇集主要收录区别庙堂文章经世之学的市井故事),也符合《聊斋志异》小说全知全能的说书人视角;书生既然充当裁判,听完故事便需点评,寥寥数语概括精要,借古讽今点明主旨。这又暗合了蒲松龄喜欢在多篇小说结尾加上 “异史氏曰”,借此大发感慨的评论方式;《聊斋志异》是短篇故事集,电影同样借助二精怪以及书生本人的讲述,借用单元剧形式连缀多个故事。除了完整篇目的《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外,还涉及《青凤》《种梨》中的代表性情节,再加上书生坠入奇幻世界偶遇精怪的神奇遭遇,亦可算作志怪故事,整部《聊斋:兰若寺》大故事套小故事,如同万花筒般绚丽多姿。
此外,《聊斋:兰若寺》的改编立场也值得关注。作为出品方,“追光动画”近年来以“新神话”、“新传说”和“新文化”三个系列布局动画长片,视效美轮美奂精益求精,目标观众略有不同。同样是弘扬传统文化,“新神话”、“新传说”的《新神榜》和《白蛇》系列更偏成人向,结合诸多青年亚文化元素,用融合赛博朋克、工业废土等后现代美学风格的传统故事现代演绎,吸引青年观众。而以《长安三万里》开篇的“新文化”系列,则更面向全年龄段观众,试图打造别具一格的中国风“合家欢”动画电影,文化定位上,更接近传统经典的全民推广。因此,同属于“新文化”系列的《聊斋:兰若寺》,改编基调就有两种面向,一方面,相对贴合原着,用生动活泼的动画语言赋形传统经典内在神韵,让低幼观众感受中华文明的鲜活魅力;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表达形式或内容主旨方面的创新,链接当下文化场域,吸引更多成人观众。-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