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6 | 来源: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现在这个版本的改编亮点,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保留原着全文故事架构,添加宁采臣、聂小倩回乡安居,凭借剑仙燕赤霞留下的法器皮囊,彻底打败寻仇夜叉的情节。以往多个版本的改编,多聚焦宁采臣、聂小倩的人鬼相恋、勇而抗争,往往结束于人妖大战救出小倩的高光时刻。这次全文改编固然稀释了一部分戏剧张力,却更符合“新文化”系列弘扬传统文化,唤起读者对经典文本阅读兴趣的创作初衷;其二,改变故事时代背景,让一段人鬼传奇发生在时局动荡的民国,以乱世反衬真情,更显世间百态。穿中山装和旗袍的男女主角固然令人新奇,跳出单个故事,这一设定还有加深《聊斋:兰若寺》全片内在主题的重要作用。
《聂小倩》篇故事背景改变为民国时期
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蒲松龄,对蛤蟆精讲述里出现的蒸汽火车、手电筒大感好奇,故事上演于民国,从全片叙述结构看,乃是为了增加了时空流转的未来向度。原本《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背景,大多以蒲松龄生活的清康熙年间以及明末清初为主,《聊斋:兰若寺》则为几个故事增添了明确的时代。《崂山道士》发生在晋,《莲花公主》来到唐朝,《聂小倩》跳到民国,《画皮》则发生在明。一旦设定具体时代,人物服饰、妆容、气质,以及生活环境,甚至具象的自然景物和抽象的时代风貌都要做出相应设计。好在影片出色的视觉呈现完成了这一挑战,充分展现出中华文明不同时期的文化精髓。同时,结合兰若寺的自身变迁点明全片主题,即一寺一树一井历尽沧桑看遍悲欢,纵白云苍狗超然物外,仍感怀人间真情难得。
这一回合,乌龟精出场打擂台的《画皮》,影视改编热度同样不低。其中影响较大的改编电影,就有1966年鲍方版、2008年陈嘉上版,2012年乌尔善版,和1993年胡金铨版。与前述《聂小倩》的改编思路一致,影片对《画皮》的演绎,同样从时代视效和故事完整两方面着手。美术风格参考明代文人画,构图缜密、含蓄典雅,相较其他故事世俗生活气息更加浓郁。原着中王大郎被女鬼剖心后,妻子陈氏求助高人,忍辱食唾救回丈夫的情节也得以全面呈现。改编亮点在于加入陈氏的叙述视角。
《画皮》篇从夫妻二人婚后多年日趋平淡的生活讲起
影片先从夫妻二人婚后多年日趋平淡的生活讲起,床榻前一整洁一邋遢的鞋履、蚀锈的铜镜、饮食口味的差异,尽显一段婚姻的寡然疲沓。王大郎收留女鬼后心猿意马,陈氏亦有所察觉,女鬼只求“一瓦遮头三餐温饱”的愿望破灭后上门寻仇,陈氏气恼又恐惧,而当女鬼被道士降服灰飞烟灭之际再次说出此心愿时,陈氏感同身受心有戚戚。至此,《聊斋:兰若寺》大胆提出了《画皮》的另一种读法。女鬼正是陈氏的心念所幻。面对丈夫的淡漠薄情,恪守礼法端庄娟秀的陈氏希望自己能如妖冶女子般,给丈夫“换换口味”,但这终非她内心所愿,委曲求全不过是作为丈夫的附属品,希冀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女鬼消逝后,陈氏无法回答疯癫高人“救活了他,你可还愿意跟他生活在一起”的锥心之问,忍辱吞下的泥丸,未尝不是生活的种种不堪,哪怕王大郎转醒后信誓旦旦,这龌龊生活也不过是一句发自内心的“恶心”。影片多次出现铜镜意象,有趣的是,陈氏多次从镜中审视自己,而王大郎自始至终都只是被动投影,及至结尾处铜镜跌落,镜光打亮陈氏,女性觉醒跃然镜中。-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